2013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条预测(5)

时间:2012-11-12 08:46  来源:网络资源

  NO.9 进军商业地产须刹车

  在对2012年零售业发展进行预测时,笔者就提出2012年商业地产将初现泡沫,果然,这一领域的泡沫不仅显现,而且还比较严重。

  除了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已经饱和,很多商业项目无人问津或是开业后经营惨淡,商业地产的泡沫风险还在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有媒体报道称,在昆明,未来5年仅商铺就将新增298.5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面积将直追香港、上海。成都在建的商业地产项目高达104个,未来两年内还将有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投放。

  连一直在商业地产领域高歌猛进的万达集团也开始筹划转型,进军影院、文化、百货、电商等其他行业,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甚至公开表示,对目前中国商业地产的前景感到担忧,因其并非在合理速度下发展,而是住宅被调控了以后一拥而上。

  商业地产供过于求的现象已是事实,这一领域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前几年零售企业可以进军商业地产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除了拿地更难、银行贷款无门,在人才、规划、经营、管理及具体物业运营业,零售企业都根本不具备与专业地产商和其他竞争同行一争高下的优势。细查究便可发现,几年前因觊觎地产暴利而舍弃零售主业的企业,这两年的日子并不那么风光,甚至当初在零售业颇为知名的企业在转向地产业务后,已经泯然众人矣。哪怕是外资巨头Tesco乐购,也在2012年暂停了商业地产业务。

  除了极个别拥有丰厚的政府、地产、商业、银行资源及具备强大融资能力的零售企业还可谨慎下水一试外,2013年,大部分零售企业进军商业地产应该紧急刹车,已经上马的项目也一定要再次论证并重新规划,否则难免遭遇当头一棒。零售企业应该永远谨记一点:商业地产首先是满足自建自用的拓展需求,绝不能一味为追地利润而舍本逐末,否则就是竭泽而渔。

  NO.10 百货业将继续疲软

  2012年,百货业应该是受打击最大的业态之一。而这还不能全怪宏观环境,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自身不争气,所谓积重难返,表面繁荣,内里其实弱不禁风。

  因为百货业除了外在的花哨,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模式可言,这么多年都是联营,说白是一个二房东角色,还算不上一个很好的二房东。

  除了商业网点及基本的规划定位和千篇一律的可随处抄袭的营销方式外,百货业惟一需要具备点的能力就是招商能力,这又跟品牌知名度、地段以及招商人员的人脉资源密切相关,因此,只要能挖到招商能人把知名品牌引进卖场,赚取租金差价与后台扣点,毫无技术含量可言。

  百货业一直热衷于畸形发展,近年来所谓的革新最多也就是制造些主题百货或所谓新式促销之类的噱头,归根到底还是旧式思维主导,仍在营销的圈子里打转。

  买手制一直只停留在高调喊口号的阶段,自有品牌依然只能做个毫无建树的旁观看客,同质化已经严重到如果再同质就可以找个地缝钻进去了,百货业在零售业的创新上已步步落后,难有竞争优势。这样的恶性循环,也造就了百货业千店一面,同一商圈内不同品牌的百货企业,商品品牌、布局、规划、营销、价格、服务都没有区别,而商品的价格更是一年更比一年贵,甚至离谱,远远背离了它本身的价值,这又怎么可能在经济衰退时期继续挽留住消费者?2013年,百货业的前景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