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1-12 08:46 来源:网络资源
NO.3 中小企业处境更艰难
当高增长时代结束,苦日子到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或许尚还有足够进退的资本,最难受的当属中小企业。2013年,中小企业的生存只会更加艰难。
这一点,从区域优秀企业的遭遇中就可见一斑。安徽台客隆在2012年上半年可比门店销售增幅仅6%,再创新低。但1~4月总体费用上升21%,超过销售增长幅度,人力成本上升占总费用增加的43%。
其实仅人力成本就让中小零售企业下不来台。近两年来,零售企业一线员工工资每年以15% ~ 30%的速度增长,有的企业涨薪成本甚至是其整年的利润。但外资同行进驻三四线城市,给一线员工的待遇高出本土企业30%,这让本土企业苦不堪言,只能硬着头皮迎战,处境愈加困难。
而目前的中国零售业正在朝两方面演变:一是外资或外来零售巨头正以不惜代价的方式抢夺三四线市场,这些企业挟资本的优势,再加上战略上的亏损周期,卡住的正是当地中小零售企业的“命门”;二是,外资零售企业为本土企业输送人才的时代已经结束,本土企业正面临着为外资企业免费培养人才的窘境,目前正在各地上演的真实案例是:每当一家外资零售企业开店,其门店的员工有80%以上都是来自当地本土企业。
人力、租赁成本的上升已经让中小零售企业步入微利中的微利,而客单价却在下降,业绩持续下滑,管理上很难在短期内突破,在内有外资和外来巨头围剿、外有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夹击下,2013年显然很难过上以前滋润的日子。
当然,这不包括部分在创新上有所突破的中小企业,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会有例外,零售业中,必然会有生存得很好、发展超常的中小企业显现,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同样如此。
NO.4 与制造业抢一线员工
零售业正在或即将发生的一个显著现象是:以前企业都是在为引进高层管理人员发愁,现在却截然相反,高层管理人员比比皆是,倒是一线员工,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抓一大把的好招了。
也就是说,这个行业已经从人才的抢夺,变成了开始进行人员的抢夺。
用工荒直接体现在一线,在2013年将会更加明显。这其中,待遇问题至关重要。零售业一线员工的收入在所有行业中都属较低水平,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为什么零售企业往往很难让顾客满意的关键原因——如果员工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自然对企业不会满意,那又怎么会用心服务让顾客满意呢?
可惜,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零售企业不是不懂,是根本一直在排斥去懂。但别忘了,把员工当傻子的企业,自己才是真正的傻子。不信?看看一线员工的流失率就知道了。一项名为《2012年中国人才保留实践调研》的报告称,离职率最高的就是零售业。
很简单,一线员工基本是在为生存奋斗,如果目前一月收入是2000元,而竞争对手能给2500元~3000元,他为什么不跳槽?
这样的情况正在上演。由于制造业工资的大幅提升,在三线城市,零售企业的线员工在1500~2000元/月,但大型制造企业一进入,能给出2600~3000元/月,不少地区出现了员工流失到制造企业的现象。一些零售企业为了留住员工,甚至采取了股权改革激励,全员持股等方式。但这样的方式能否普及、又能否长效,都还是未知数。
更让人担忧的是,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15年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将是2011年的两倍,2017年将达到3倍,而这一趋势几乎不可逆转,因为中国的劳动力规模已趋于稳定,2015年左右将开始收缩,企业对员工的争夺竞争将加剧。制造业与零售业互抢劳动力?恐怕零售业胜算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