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一变三:C2C与B2C分家 大公司病渐现(2)

时间:2011-08-30 08:41  来源:网络资源

  在曾鸣看来,拆分某种意义上反而把运营风险分散了。“商城也好、一淘也好,就算做不起来,也会输得很明白。”他说,“淘宝如果还是一个整体向前走,过两三年你可能感觉它发展不够快,其实也是输,只不过输的原因没那么明显。”

  按照马云和曾鸣的设计,拆分后的三家公司各自领一个方向——从C2C、B2C和搜索比价这三大不同市场去分头拓展,同时每一个公司还各领了几个共享业务平台孵化。曾鸣解释说,让每个业务带头公司都参与业务孵化,最终是要“形成制衡和资源互换”。

  其中,物流平台的孵化任务交给了淘宝商城,因为做B2C业务的淘宝商城对物流的需求最旺盛,对物流快速反应的要求也更高。张勇介绍说,集团会把包括土地、置业在内的硬件建设放在淘宝外面来完成,商城的关键任务,是解决具体商业模式和服务标准、物流解决方案问题。今后,淘宝商城物流团队也要服务好做C2C集市的新淘宝网,此外也要对一淘外部商家提供服务。

  一淘也负责两个平台——无线平台和广告平台。拆分后的一淘,成为商城和集市两大公司“最大的广告代理”;而淘宝网则坐拥最多同时也最基础的服务共享平台——包括商品库、交易流程、用户体系以及客服平台等等。

  确立了拆分的方案,下一步是拆分的时机。马云曾有两个选择——6月或者年底。他选择了6月,这是马云就支付宝股权转移一事与阿里巴巴集团大股东雅虎和软银暗战正酣的时候。外界难免对此浮想联翩,但曾鸣的解释很简单,不能“贻误战机”。

  另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做到拆散团队却拆不散人心。三家独立的新公司中,外界普遍更看好淘宝商城,而每一个淘宝员工心中也都会对三家新公司各自前景有一个评估。马云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未来“不排除未来集团整体上市的可能性”。这或多或少在给员工宽心,一位阿里集团的员工向财新记者暗示,他们更希望“集团整体上市”而非“拆分上市”。

  商城要独立

  对于淘宝商城的未来任务,集团的要求是在B2C正面战场上要“保持绝对领先优势”。

  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年,B2C模式的市场地位如日中天。根据统计,2010年淘宝商城的交易额为300亿元,集纳商家已过5万家,在整个中国B2C市场的份额接近50%。

  “但是我今年会忘记交易额。”张勇告诉财新记者,今年商城的最大目标是增强品牌影响力。他丝毫不掩饰对于独立的渴望,他最希望看到的,是淘宝商城的独立品牌影响力扩大,尽快摆脱主要依靠通过C2C集市分流人气的方式来给商城增加流量。“毫无疑问我们要开拓商城自己的人气。”张勇说。

  曾鸣也表示,集团希望淘宝商城今年底或者明年的某个时刻,每天光顾的用户数“至少是千万级的,而且是从淘宝网那边原来拿不到的外部客户”。

  据张勇透露,仅从淘宝带出了七八百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为技术人员,而且主要是做系统的高手。他表示,未来商城技术团队的核心任务就是做系统。独立以后的淘宝商城将按照公司化标准配置和运作。

  “原来的淘宝最强项是做应用、特别是前端应用,所谓机动灵活、快速多变,完全是互联网的玩法。”张勇解释说,“当电子商务发展为平台型的B2C阶段后,如何在这些快速多变的应用基础上建立为不同商家和合作伙伴共享的基础服务平台,这项任务就是做系统。”

  除此之外,张勇眼前列为优先级的还有另一件大事:如何避免品牌商将淘宝商城变成处理存货“下水道”?这涉及到如何调节店铺内的货品结构、如何进行流量的分流,最终可以根据零售商的产品生命周期进行运营,而不只是鼓励打折。

  至于颇受外界关注的品牌“单飞”现象,张勇表示,自己最关心的只是消费者在哪里。“只要消费者跟我们在一起,就没什么可担心的。”商家在淘宝商城是“来去自由”,他相信未来6到12个月,外界就可以看到“出逃”的商家再度回归。

  此外张勇还准备将整个商城升级,升级后不以名牌论英雄,而是根据消费者喜好来定标准和导向。“我们已经找到很多在平台角度下如何来管理供应链、如何来跟零售商合作建设供应链的方法。”他认为,当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时,越往上走,平台B2C会比自营B2C更具优势,运营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