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31 08:20 来源:网络资源
三、零售管理的两个话题
近年来,高库存和80后、90后员工成为新老两个重要话题。笔者针对这两个话题展
开谈谈我的看法:
1、提高库存的周转率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高库存是2012避不开的关键词,因此,提高零售库存的周转率
是终端运营的重要指标。
案例分析:
笔者亲身体验过一些客户的成长过程,其中有一个经营鞋业专卖店10年以上的鞋商,他的店位置处于当地商圈的黄金地段,因为他进过来的货卖价也很高,量出不来,滞销鞋款就有所难免,他就是舍不得处理库存,一把一把人民币进过来的货,没有赚头,他很不甘心,于是一拖再拖,耽误了产品生命周期中处理滞销鞋的最好时机,滞销鞋就占有仓库位置,因为他还想在来年再卖高价。正由于他用这种思维做生意,事业老是做不大,即使忠于某个品牌,但对品牌的发展和对赚钱都没有什么好处。别的品牌与他同时起步,四五个店都开出了,他还是非常辛苦地坚持着一个店,再这样下去,迟早要被竞争对手踢出去。
因此,零售商要把不良库存解决在高库存产生之前,虽然亏本卖了滞销鞋,但回笼的资金可以再次进货,可以再生利润。卖鞋就是在一次、二次、三次甚至N次的周转次数中赢得更多的利润。成功的零售商一定是一个清货的高手,这是必须的!
2、如何让九零后把店管好?
这是一个新话题,笔者曾经听到一个九零后的女生说:“我只管自己吃好喝好玩好,不然太对不起我的年龄了!”这就是九零后。不可否认,80后、90后是时代潮流的创造者。
案例分析:
一位经营某牌多店的成功零售商K总,其三个门店的员工都是80后、90后女生,如何与她们取得一致,K总可谓是煞费苦心。K总认为,要想管好九零后,首先自己就要有一颗年轻的心,K总逢节聚餐,坐在一起和她们交流是常事。
D县K总还欢迎员工来找茬,把这种形式当成活动来操作,收效很明显,员工积极性也提高了,K总鼓励他们提建议,把销售局面打开。另外K总还特意在上述案例中的Z总那里学习,引用Z总的经验,在D县门店附近租用写字间办公室,成立售后服务中心。让员工有问题可以按体系去解决。现在K总每天十点上班,因为他不用操心具体事务了,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零售的整体运作层面的事儿了。
现在终端零售员工是年青化的,管理却是最落后的。终端商如何带领80后、90后走向零售辉煌的过程一直是个难题。为什么80后、90后员工跳槽频繁?笔者认为,管理80后、90后难,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企业体制问题,而不仅仅是员工她们的问题。
在50后、60后、70后与80后、90后如何共处上,零点战略掌门人袁岳先生有这样一种看法:我们与80后与90后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文化距离,而最为突出的就是缺少正面欣赏视角,而突出地表现为问题、批评与指责的视角。袁岳先生还指出,要减少新一代员工在职场的痛苦指数,也降低我们管理领导者的怨愤指数,因为我看到的是,当我们面对新员工使用更多正面沟通姿态的时候,那么更可能形成沟通正循环与良性循环,那样我们期待的积极的工作关系才会出现与持续。
当前许多零售商还没有步入终端体系化管理,如果不走这条路,就会被90后淘汰,而不只是被市场淘汰。要让零售走得更远,离不开80后、90后这一代人的努力,尊重她们的职业性格,零售商要形成可行性的零售体系,这是必须的!
四、结语
一个上下一体化的零售体系,会带来强势的效果,总部品牌战略(品牌策划与战略规划)—总代执行品牌战略(区域管理与推进)—零售输出品牌文化(营销服务与效益提升),品牌运营商、中间商、终端商三位一体在营销组合方面的整合投入,有了上中下和1+1+1>3的资源释放,解决了这三步,参与行业的竞争,方可步步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