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31 08:20 来源:网络资源
2、总代谋变
一般而言,品牌运营商为了企业发展,会拿出三至七年的战略规划,并形成分阶段的书面文件下达总代执行,到这个阶段,还算不上与对手的真正竞争,还扯不上什么实质性的营销,只有到了总代与终端商博弈的阶段,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拉开了序幕。营销的本质和商战的目的也露出了真实的嘴脸。会管理终端,总代的执行功能才算清晰起来。
品牌战略到了总代这一环节,如何顺利下沉终端输出,非常关键。许多总代越不了这
个坎,瓶颈明显。这都是利益在作怪,因为“变”往往要突破总代理的某些利益底线。
案例分析:
笔者接触过不少鞋业总代,他们还沉浸在创业初期时那种每天数现金的快感里,无法自拔,对于鞋业扩张期投资多店、大店,尤其是投资自营店,跟割他们肉一般疼,因为大店、多店和自营店的投资回报期长,无法每天从这些投资里得到快速的资金回笼,加之鞋行业这几年比较低迷,更是不会在高租金、高库存上冒这个风险。
扩张是相对精细而言的:
1、扩张粗化阶段:多店圈地,这是过程,不是结果。因为品牌战略需要更多的终端网点来输出,建网过程是必须的。
2、管理精细阶段:多量兴牌,这是结果,不是结束。因为品牌的形成任重道远。
扩张对于品牌发展的某个阶段并不是坏事,道路通,则事业通,当然扩张做到疯狂而不盲目,快速抢占市场要隘,降低未来更激烈的成本商战。现在前面的对手完成了扩张的阶段,已进入精细化管理终端的阶段了。那些落伍的总代,想吃市场肥肉,又没有狼的雄心,与强势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一些县市空白点也就默认了,不主动应变,耽误了上游品牌战略抢占顾客心智的机会。
总代如何谋变?常规的做法是:借力加盟商稳住根基市场,开发自营店树立形象市场,尝试联营打开空白市场。
另外,总代自己首先必须正确回答好如下五个问题:
1、手中的直营店有多少个?自营店是否有更新能力的管理流程和充满人性的留人容人机制?
2、地级市开店是否有持续的远景规划,同时有多少个地级市是大店多店在正常运营?
3、是否聚焦某个点或某个片,培育了多少个精英终端商(年进货额达400万以上)?
4、是否给副总级的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发挥的平台,有没有充分信任和授权给副总?
5、手头有多少个具备竞争力的优质店(年进货额达100万元以上),这些年有没有科学的成长体系?
笔者和洪增树先生另有一文《总代谋变》有详述,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总代谋变就是把总部的品牌战略与终端的市场变化有效地对接起来,用零售的思维促成总部与终端的一致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