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百货频上线 未来建亚平台服务客户(3)

时间:2013-07-04 08:41  来源:网络资源

  信息化管理能力欠缺,是百货做电商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于不少线下传统百货,目前商场的信息化水平仍然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只有收银结算信息化。而当一件商品进入商场,系统不会记录在案,如果三个月后被经销商拿走,百货商场也不会知道,只有当商品出售了,通过收银结算,百货商场才会知道。

  对库存商品用信息化控制,从而精确锁定每一件商品的颜色、尺码、库存,是传统百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极大考验,也是线上线下融合的关键。

  单品管理就如同一条鸿沟,把百货公司拦在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门外。

  “并不要求可控,但需要可视。”林琛这么理解,百货电商所需要的并不是把每件商品管起来,但至少需要知道库存和价格,没有数字化的信息又怎么能在网上卖呢?

  事实上,联营模式使得货品和价格都控制在品牌商手中。即使仅仅做到可视,也仍然需要品牌商配合。每一个品牌门店都配有电脑,所有的库存信息都在品牌商的电脑里,只有品牌商可以在第一时间告诉顾客有无库存,或者最近调货的门店等等。

  如果百货公司要尝试线上线下融合,就需要先和品牌商达成共识,将这些品牌数据开放给百货公司,从而实现双赢。

  跟美国百货公司成立专门部门对数据集中录入的模式略有不同,国内百货公司的营业员,都是由品牌商支付薪资,百货商场统一管理,但如此一来,需要将数据录入的工作交给营业员。

  以上品折扣为例,目前其拥有5000名导购,上品折扣为他们配备了手持设备PDA,在空闲的时候录入数据。

  不仅如此,百货电商在一定规模前都不需要仓储,百货公司的门店便是仓库,供应商会极其希望能快速将库存销售,所以门店一旦售罄便会立即补货。在仓储本身成为供应商成本的情况下,百货电商只需要把信息系统做好,让流程更健康。

  而所谓的整合,也并非是从物理上搬到一个地方,而是把零散的信息,用云计算的方式串联起来。在此之前,不少百货商因为信息上无法打通,就觉得要把货买来放仓库,这种思路只会将业务变得越来越重。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百货公司将网上商场和线下百货独立架构,也有一些将网上商场放在更高一层,把线下百货公司都囊括在网上,网站成为一个大出口,连门店带网站是一个平台,称为电子商务化。

  未来:建亚平台服务客户

  传统百货上线,也需要用品牌的逻辑去思考。作为一个渠道品牌,可以给品牌定价,提高其议价能力,更应该看电商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收益,而不能只看经济效益。

  “一方面应该提高自营比例,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一些自有品牌。”夏琳觉得百货业应该回归零售的本质,而目前互联网的人并不了解百货行业特征,如果非得照搬亚马逊、当当的模式,自然做得不温不火。

  对于百货电商来说,必须脱离原来传统百货店的思维方式,而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思维,重新考虑电子商务这个问题。不只是考虑线上的销售额,更应该利用线上平台,通过大量会员信息,对消费者的习惯、爱好、消费倾向进行研究,把现有的顾客维护好。线上的数据更大的意义在于对顾客的分析,以及和实体店的互补,通过数据,才能用新技术改善零售的交互。

  为了能更好地将线上线下融合,抓取人和货的数据是银泰网今年的工作重点,为此,集团让银泰网的CEO廖斌兼任整个银泰百货的CIO。“在过去,传统百货有一小套进店的逻辑,客流在哪里,就把店建在哪里。但当百货业做电商后,却忽略了这套逻辑,甚至以为用自己的名字建一个网站,互联网的客流就会自然过来。”林琛认为,这当中存在一个不匹配和不对等的逻辑,百货电商在互联网引流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后端的各个环节更无从谈起。

  在林琛看来,对于百货电商来说,货品和品牌不属于百货公司平台,所以肯定不是核心竞争力;但他们又无法像淘宝、京东一样,拥有支付宝、仓储物流等行业的基础建设。因此,如今在电子商务领域,做大平台的机会几乎没有。但是在大平台和纯正的品牌之间,会出现一些亚平台的概念,传统百货公司上线便属于这种亚平台。

  而对于一个亚平台而言,用户在平台上的聚焦相当重要。因此,传统百货接下来最需要做的是,维护好认定的用户,使他们对这个平台的高客单价有一定的认知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