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4-27 14:13 来源:网络资源
最坏的时期已过去?
去年全年,扣除价格因素,国内消费的实际增长率仅为11.6%,比2010年低3.2个百分点,创造了近五年的新低。今年开年至今略显颓势的消费市场是否将“越来越冷”?
“至少在今年内,这种形势不会有所改善,甚至会更加糟糕。”赵萍表示,纵观国内外经济环境,并未有好转因素呈现,加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不放松,今年的消费增幅肯定比去年还要低。据悉,今年商务工作会确定的零售业增长目标是14%,“虽然两倍数的增长,但是增速会出现明显的回落。”
王耀比较乐观,他指出,从数据上可以看出,3月份销售数据已好于1、2月份,零售额增速3月比1、2月份累计增速高3.09个百分点。“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王耀预言称,“今年一季度是最低的,二季度和三季度会回稳,四季度最高。”
对于后市销售形势,大多企业也和王耀一样持乐观态度。业界普遍认为,下半年通胀有望进一步回落,再加上经济、股市的复苏,以及政策的刺激都会明显拉动消费,所以今年零售行业的增速很可能将是前低后高。而在短期内,当下行业正在同步开展的消费促进月活动,以及各商家不断推出的各类营销活动,都能让他们迎接销售反弹的到来。
而对于更长远的未来,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前景大好。他认为,中国城镇化将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潜在内需,甚至将成为未来20年中国消费的持久动力。在他看来,2012年居民收入将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也在稳步推进,居民的收入增长能力以及消费意愿有望保持在高位,从而推动消费保持合理的增长。
袁岳表示:“现在消费的问题在于,中高端消费阶层到了商场里一是找不到自己真正想找的东西,二是能找到的却在哪个商场都差不多。”袁岳说,中国消费缺乏拉动型或强力驱动型的空间,大多属于“勉强凑合应付型”,所以消费支撑内需缺乏动力。
此外,目前国内商场普遍急功近利,缺乏孵化能力,不能孵化出很多适应消费者需要的新品牌,由此商场、百货中心只能靠打折促销,缺乏消费动力。袁岳认为,如日本商业孵化出的无印良品等,中国大的商业企业必须留出适当的面积培育和满足中青年、满足中国成长中的中高消费阶级的新需要,培育一些创意性的品牌和提供一些新服务,包括加大配置娱乐等消费业态和满足精神层面需求才能给消费带来新气象。
袁岳的观点是,中国零售业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如今短暂的回落态势正好可以给零售企业一个修炼内功的机会,回归零售本质,提高服务质量,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同时提升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水平。
不过,在有关人士看来,目前拉动消费最具效力的还是政策及制度的改革。步步高商业连锁董事长王填认为,目前正在进入通缩时代,增速下滑、产品大量积压、消费不畅,但价格却不断上涨,而要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手段在于发放4万亿元消费券。
评论人士水皮分析说,消费很大部分确实是靠高端人群消费拉动,但现在由于消费政策特别是税收的影响,使国内最具示范效应的消费人群和消费资金、力量都由于价格的因素驱赶流失到海外市场,由此形成中国消费市场的一个瓶颈。“一边是消费乏力,一边政策却在把最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往海外赶,这本身是矛盾,是迫切需要政府考虑的。”水皮说。
水皮还提出,中国消费的下滑是可以确定的趋势,因为如果整个国民收入结构不调整,中国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出现增长乏力。“农民才是未来中国真正消费的基础人群,只有这个最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能够分享城镇化带来的财富增值,农民提高了收入,才能有效激活中国今后的整个消费市场。”水皮称,包括土地制度在内的各种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一定会成为下一轮消费热点释放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