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今年增速或前低后高 最坏时期已过?

时间:2012-04-27 14:13  来源:网络资源

  多年来一直呈大幅增长态势的国内零售业增速开始趋缓,但从数据上可以看出,3月份销售数据已好于1、2月份,零售额增速3月比1、2月份累计增速高3.09个百分点。对于后市销售形势,业界普遍认为,下半年通胀有望进一步回落,再加上经济、股市的复苏,以及政策的刺激都会明显拉动消费,所以今年零售行业的增速很可能将是前低后高。

  多年来一直呈大幅增长态势的国内零售业增速开始趋缓。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78%,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19.72个百分点,创近两年新低,几近回到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9亿元,同比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3.2和19.9个百分点。即便消费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但消费增速下滑趋势仍较明显。

  在此态势下,一些业界人士陷入悲观,认为消费放缓将在未来成为常态,中国零售业将开始“走下坡路”。原被看好的消费为何出现大幅度放缓趋势?到底是何原因阻碍消费的增长?下滑会否真是未来的常态?

  市场表现冷清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监测显示,同期销售增速下滑最严重的“头三甲”是饮料、金银珠宝和帽类商品,其次是烟酒、家用电器和食品,增速下滑幅度都超过20个百分点。

  市场表现是否如数据一样颓势?

  中国商报记者日前接连走访了北京东单、王府井、西单、双井等几大城市中心商圈和社区商圈。4月20日下午1点,中国商报记者接连来到西单、东单、王府井,刚一迈入商场就见各种打折、促销信息扑面而来,如东方新天地广场的“五一风暴,席卷全城”;王府井东安市场的“满二百减八十”;西单美特斯邦威店里的“一件8折,两件6折”限时特优等等,为拉动消费,商家们都是卯足了劲在吆喝。但与人们步履匆匆穿梭于林立高楼大厦间的外部繁华相比,上述的商场内部客流、人气还是略显凄凉。不少商场都已挂上新款春装、夏装,但乍暖还寒的天气下消费者对此似乎并不“感冒”。

  “具体的销售数据虽然还没有统计出来,但可以明确的是,交易宗数明显减少了。”北京一家百货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百货商场供应的商品大多不是生活必需品,服装作为百货业的一大主力行业,在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销量并不尽如人意。

  4月22日下午4点,中国商报记者来到苏宁电器,发现里面的客流比超市、百货和品牌服饰店等少了很多。4月23日下午5点,中国商报记者在双井富力广场看到,整个五层的购物中心客流冷热不均,分化比较明显,二三楼的本土女装、男装品牌店很冷清,五楼电影院人气还可以,但其中作为主力店的晨曦百货和苏宁电器精品店顾客稀少。记者还注意到,一楼二楼还有三四个商铺店面处于调整期,整个商场的“拎袋率”并不高。

  4月24日,记者走访十里河建材家居市场,只觉客流几乎达到冰点,整个卖场顾客不比场内员工更多,不过商场表示平时节假日才是销售高峰期,而3至4月本身就是家居建材的销售淡季。

  此外,在记者的走访中,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商家们促销的力度似乎都在加大,4月原本是春季新品的上货季,但记者在上述购物中心和商场都看到力度颇大的打折、促销,而家居建材城、电器城、一些服饰店等原本“五一”才登场的促销宣传单和店内横幅都已张贴出来,不少甚至放进了小区的信箱中。

  不过,一家电器专卖店的销售人员坦言,要达到今年的销售计划压力非常大,目前看来,大力促销的效果还不明显。据其介绍,电器销售以往同比都有两位数增长,而今年以来却表现不佳。特别是电视机,在一季度甚至出现整体销量同比下滑的态势,同比下滑超过20%,部分品牌的销量甚至同比下降约40%。

  显然,从眼下的市场表象看来,一季度销售增速的放缓已在潜藏暗行,只是在大规模的促销和打折活动掩盖下还未明显呈现。日前在南京召开的联商网大会企业沙龙上,中国商报记者听到老板们聊天的共同话题都是“生意难做”。据一家企业透露,有一家百货公司今年二三月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甚至在25%至40%之间。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监测分析,虽然国内消费整体出现下滑,但就业态而言,目前百货和超市子行业的销售好于家电、中西部区域优于东部沿海、大众百货受冲击小于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