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零售业发展11大预测

时间:2011-12-24 21:59  来源:网络资源

  已经过去的2011年是中国零售业的多事之秋,用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的话来说,是个“灾难年”。四大外资零售巨头在华集体换帅,外资零售商们面临尴尬处境,食品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扛不住的或关店,或转卖。与此同时,内资零售却在悄然崛起,在与外资们的不断竞争中,羽翼渐丰,逐渐发展壮大。以永辉超市、华润万家、海航商业为首的内资企业纷纷通过并购大力扩张,未来零售格局变数仍难预料。当然我们不得不看到,通货膨胀使得零售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剧,房租、人力等成本增长已成了企业发展的重负,零售业利润越来越微薄,不少企业不得不转型谋发展。
  
  不过尽管欧美市场动荡、出口乏力、投资减弱,国内零售消费市场依然一片红火。大量的商业零售企业仍有机会分食高达30万亿的市场蛋糕并抢到更多市场份额。
  
  基于此,笔者预测2012年的中国零售业将会出现如下一些趋势,希望能为零售企业指明发展道路,投资方向,趋利避害,实现多赢。不当之处,请读者斧正。——编者

 

  一、城市商业综合体大行其道

 

    限购令的强力辐射效应下,一线城市的住宅市场正濒临“瓦解”,与此同时,各种以综合体为名的商业地产却开始走俏。有业内人士称:城市综合体走热在于其多功能、高品质的优势,这些优势会引发人群特别是商务群体的聚集效应,决定了综合体租金水平、投资价值等均高于普通物业。当然,如今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单一业态已经很难再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齐的需要。
  
  不过,商业综合体的多主题性,并不是简单的多种业态堆砌,而是根据项目完整的规划定位形成的多种业态优势互补的良好状态。未来商业中心应完善配套的立体式商业设施,让顾客在购物消费的同时方便地享受到休闲、文化、娱乐等多重服务。行业细分化和经营特色化也是未来零售业的发展趋势。未来零售企业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精力进行多业态的店面形态创新。
  
  我们可以预见到,各地近几年兴建或正在兴建中的城市综合体和购物中心将会进一步打压单体店的生存空间,以购物中心为特色的综合百货业态,必将是商场发展的趋势。集旅游、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一体化的汇集多种业态的购物中心将会更受欢迎。

 

  二、商业地产泡沫隐现

 

  由于受到限购令的制约,一大批住宅地产商转型商业地产。另外,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德勤事务所的调查结果,在高利润的引诱下,如今半数以上零售企业都已进军商业地产模式,比如步步高、人人乐、家家悦、上海百联、武商集团、国美、苏宁等等。有些甚至放弃了零售主业,如去年被家乐福收购的保龙仓以及今年出售给华润万家的洪客隆。但零售商大肆进军商业地产,无疑是在“刀尖上行走”。 
  
  目前,商业地产泡沫在不断增大,商业地产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一线城市很多地方购物中心出现招租困难的现象,即便这些项目位置优越。与此同时,有更多的外来资本进入商业地产。就在众多商业地产项目还处于未成形的钢筋混凝土状态时,一些城市的局部或已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尴尬苗头,商业地产泡沫初现。
   
  由于大量开发商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企业纷纷杀向商业地产。零售商在这一领域无论从资金、人才、管理还是其他方面均已不具备优势,而且,与零售业相比,商业地产项目差别明显,很多企业盲目进入商业地产肯定会出现定位不准等问题,一些商业项目缺乏资源积累,将直接导致失败。
  
  据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商业地产存量面积959万平方米,就算按较快的销售速度计算,也至少需要28个月才能消化完,而这其中占用的资金高达2296亿元。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也存在类似问题。

 

  三、零售企业上市愈发艰难

 

  今年,文峰大世界、宁波三江等连锁零售企业通过上市带来巨大红利,除此之外,石家庄北国集团、红旗连锁等众多连锁零售企业纷纷排队等候上市良机,但是,大型餐饮企业俏江南上市被拒,以及颇具规模的几个服饰连锁企业上市受阻让我们越来越看到今年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西北某年销售额逾10亿的零售企业上市运作几年后未有料想的发展结果,丢数千万后,打道回府。如此大的损失给想要上市的零售企业上了生动一课:上市不一定从此就坐享其成,分到大量利益,也并不是零售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不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餐饮行业有全聚德、湘鄂情等几个企业上市的先例,但该行业问题仍然很多,比较容易出现财务包装或造假,在审核上比较难以把握。部分连锁型企业则由于区域性特点较强,异地复制较差,也比较容易出现持续盈利能力较弱、未来成长性不确定的问题。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部分连锁企业扣减了员工的社会福利,此类企业上市后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预计未来对拟上市企业员工福利方面的审核会越来越严。

 

  不管如何,传统零售企业只有做好实业才是王道,眼馋资本这块蛋糕却丢失了企业自身赖以发展的老本行,到头来企业错失发展良机,在资本市场也因为企业自身的条件不成熟而骑虎难下,最后只会得不偿失,叫苦不迭。显然上市与否,还是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