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平价商店确立“万人一店”的建设目标

时间:2011-09-28 11:00  来源:网络资源

    去年12月,广东在惠州召开全省稳定物价三项建设现场会,首家平价农贸市场正式揭牌。今年初,广州市率先利用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创造性地建设了全省第一家以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实现产销对接为基本形式的黄边店,为平价商店建设探索了经验,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汪洋书记、华华省长多次视察平价商店,对广州市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月28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物价工作会议暨平价商店建设现场会,推广广州、惠州市的经验。4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我省召开推进“三项建设”稳定“菜篮子”价格现场会,推广我省平价商店等“三项建设”经验。

  全国现场会以来,各地迅速行动,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真抓实干,认识不断提高,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平价商店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778家平价商店,建设数量达到50家以上的有茂名、湛江、佛山、惠州等地。深圳还将一次性开通300个流动商店和50家固定商店。9月底,全省平价商店将突破1000家。

  平价商店稳价惠民作用初显

  平价商店通过农超对接、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实现了平价销售。据调查,各地平价商店经营的平价蔬菜价格一般比市场平均价格低15%左右,粮、油、肉、禽、蛋等平价品种低5%左右,部分品种达到8%;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在平价商店买菜可节省开支200-300多元。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省内22家平价商店向全省平价商店发出倡议,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10%的价格销售猪肉,保持了猪肉价格的稳定,为百姓带来了实惠。同时,经营者通过平价商店这块“笑脸”招牌,带旺了人气,增加了客流,营业额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多达50%以上甚至翻了一番。平价商店在惠民利企的同时,也有效引导和平抑了市场价格。惠州市平价商店价格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逐步成为市场价格标杆;湛江市平价商店在台风期间带头不提价,有效稳定了市场价格水平。

  下一阶段,平价商店建设的重点要放在进社区和进乡镇上来,着力提高平价商店覆盖率,扩大平价品种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平价商店价格导向作用,加快构建稳定农副产品价格长效机制。

  实现“万人一店”目标

  省物价局局长孙庆奇表示,“万人一店”是平价商店进社区进乡镇的具体化标准,具体要根据平价商店的规模、辐射力等来确定,从而尽快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平价商店价格话语权和市场影响力。平价商店的布点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状况、现有网点和便民利民等因素,方便群众。例如,惠州市提出建设15分钟平价圈,即以步行15分钟到达平价商店为原则进行布点。

  保持价格相对统一和基本稳定

  平价商店蔬菜类单个平价品种价格应低于市场平均价格15%以上,粮、油、肉、禽、蛋低于5%,还要有每斤2元以下的大米、5元左右的鸡蛋、1元以下的蔬菜以及低价的食用油。同时,要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不因发生一般灾害或供求变化而出现大幅波动,做到“最后一个提价,第一个降价”。

  适当增加平价经营品种

  从目前群众反映的情况看,平价商店销售的平价品种还比较少,难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有必要适当增加。孙庆奇表示,省里将研究出台第二批平价农副产品品种目录。各地也要结合当地群众消费习惯,适当增加有地方特色的平价农副产品品种,并逐步把平价经营品种扩展到生活日用品,以满足群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