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24 08:03 来源:网络资源
谁动了传统百货的“蛋糕”?
“网购对百货商场的影响是必然的。百货零售的主要困境是之前未能积累对消费者购物偏好的数据积累,以及电子商务运营经验欠缺。”北大新媒体营销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苏萌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相关调查也显示,65%的网购用户表示自己通过网上购物减少了外出购物频率。
而在二三线城市,网购对于百货业的影响或许更大。苏萌指出,许多电商企业已经开始抢占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以更便利、更优惠的优势吸引客户。以甘肃兰州市为例,在去年前三季度进省6000多万快件中,85%属于网购快件。一家商场负责人说:“以单日为例,店里的客流并没有减少,但成交量至少下降了10%。以前开单之后成交量至少90%,现在不到80%。”
在市场份额流失的同时,经营成本的不断加大也使得实体商场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三十出头的秦爽是北京一家商场的企宣,谈及营业状况,他有些无奈:商场去年的营业额达到9亿元,可净利润只有3000万元。“我们的毛利率在17%左右,但是各种开支要6000多万元。”除了人工成本,电费也是一大项,每年要1000多万元,银行刷卡手续费每年将近500万元,再刨去税费等,商场的净利润只有3%左右。
“老业态”如何重迎新春天?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传统的百货商场如何生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传统百货实体店具有品牌优势、顾客资源和信誉度,发挥优势,与电商各自为战,有着很大的市场。此前,银泰百货集团开始利用自己的物流和进货渠道,将实体店里的货品搬到互联网上,试水电商平台。2012年,其旗下银泰网实现销售收入近6亿元,同比增长281%。移动端APP顾客也有数万,主动“触网”获益不少。
改变目前百货商场“千店一面”的现状,向细分市场路线转型也是一条选择。
以北京新光天地为例,在这家位于大望路商业区的商场,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档及奢侈品牌占据了大部分铺面。“很多档次高的衣服在网上买价钱也差不了多少,在这里还能多试试,享受这种氛围。”周末和同事结伴来逛街的李琳说,对于高端消费群体来说,网购便宜、方便的优势无法代替他们对于时尚和高端服务的体验,这也是新光天地、国贸等百货商场近年来受网购冲击不大的原因。
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看来,百货商场更多的发展可能是走向综合商业体。“现在的代表是大悦城模式。大悦城里有吃穿住行、社交休闲,再加上购物,感情交流在这里是第一位的,顺便来购物,这也是未来的方向。”
相关专家表示,在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全面铺开的态势下,扩大受众范围,将娱乐纳入到经营范围,为更多逛街人群“一个商场逛一天”的服务,也是百货商场的出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