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超陷营销困境 比不得百货促销

时间:2013-01-09 08:16  来源:网络资源

    核心提示:“超市普通促销效果一般,有的社区超市也很难支撑这样的超低毛利,甚至赔本也赚不到吆喝。” 汇智咨询首席顾问程岗告诉记者,除了促销活动,其他的营销活动也在许多标超少见,一方面跟标超日渐没落的态势有关,另一方面则是超市业态对营销活动的主观态度有关。

  但像乐城这样的超市少之又少,更多的超市,尤其是标超业态,在营销方面似乎越走越远,几乎被消费者甩在了2012年。

  “没节造节,逢节促销”,百货商场已经陷入打折促销的车轮战中无法自拔。如果说百货业态是被逼入这样的无奈中,那超市业态,尤其是标超似乎连这种无奈也没有。

  “超市普通促销效果一般,有的社区超市也很难支撑这样的超低毛利,甚至赔本也赚不到吆喝。” 汇智咨询首席顾问程岗告诉记者,除了促销活动,其他的营销活动也在许多标超少见,一方面跟标超日渐没落的态势有关,另一方面则是超市业态对营销活动的主观态度有关。

  尽管无休止的促销并不被许多零售业人士看好,但这种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认为,促销常态化,只是在衰落中寻找自己的空间。“零售业在新意和吸引客人的能力等方面都在衰减,业态老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受电商冲击也很大。”

  沃尔玛(拓展选址信息)高级总监李玲表示,价格是影响中国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而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多数商家会通过价格因素来引导消费者。“不过,价格不仅仅是促销,也不是靠三五天的促销就能发挥作用的。”

  转型仍有空间

  “营销的牌现在并不是如何打的问题,而是转型之后再做营销才有意义。”程岗告诉记者,传统零售业,尤其是超市业态,需要正视问题所在,认真考虑转型之路。

  这样的观点与王先庆不谋而合。在他看来,拿百货业而言,寻找转型的出路首先要看百货所处的商圈以及老化程度而定。有的可以转化为超市,服务周边的社区。也有的可以转化成主题式商场或者专业类市场,走专业路线。还有的则可以考虑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成为电子商务的终端体验店,做好展示和购物体验服务。

  在租金、人工成本上涨、电商冲击、零供矛盾纷扰下,许多零售商一方面试水精品超市寻求多元化转型;另一方面则开始集体“瘦身”,纷纷向中型超市转型。

  沃尔玛惠选店、乐购便捷店、卜蜂莲花(拓展选址信息)的社区店等意味着外资早已将目光瞄向了中型甚至小型超市,尽管惠选店被指失败,而乐购便捷店也在试验阶段仍未正式推出,但星星之火已经燃烧。

  2012年末,国内零售巨头华润万家再次推出新全的超市业态品牌——“V+城市超市”,以“中产、健康、有机、品质”为品牌定位,是华润万家继Ole’和BLT后推出的又一超市业态。

  王先庆表示,转型为新业态的同时,商超也要认清自己的优势,进行创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体商超是无法被取代的。在新鲜食品的购买和服务周围社区方面,商超的优势相当明显。另外,美国有一种模式,就是网上订购再去实体店提货。虽然目前还做不到,但这是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