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2-27 08:28 来源:网络资源
关键词3 发力电商
实体卖场还拥有一个强大的比价对象——电商。由于成本的先天优势,后者依靠强劲的发展势头抢占着传统百货的市场份额。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打起价格战的传统百货仍面临被消费者“抛弃”的命运。因此,转战线上,与电商企业正面对垒,成为不少百货企业的新选择。
2012年上半年,商务部在《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 “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随着政策指引,2012年包括春天百货、百盛、王府井百货都在电子商务方面砸下重金。然而,已开出网店的百货品牌并未迎来好日子。新世界百货网上商城虽然与实体店结合做出不少活动,但至今流量仍处于低位;百盛网被指华丽有余、实用性不足;春天百货网上商城“赛特春天”由于流量过低,被迫转型为赛特奥莱网店。
传统零售商的电子商务与主营业务相比,仍难逃“打酱油”定位。目前,除了银泰百货等少数先行者外,国内鲜有在流量、品质等方面令人满意的传统百货电商。
究其根源,百货企业负责人在观念上的相对保守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从“看不到”、“看不起”、“看不懂”到“来不及”,是大多数传统商超接触电子商务的过程。这也就造成,百货企业即使认可电商的确是未来趋势之一,但仍对触网一事相对保守。因为百货企业只是将做电商看做“保命”之举,而从未把它提升到投资布局的高度。
关键词4 新城崛起
随着核心商圈资源趋紧,对物业面积要求较高的百货店及购物中心外扩趋势从2012年起越来越明显。
在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对功能完善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目前主流商业设施的体量要求已从原来的5万-7万平方米增至10万平方米以上。但五环内的物业供应远远难以达到开发商的要求。因此,北京商业地产已经迎来以新城为主的第二轮高速发展时代。
截至2012年7月11日,共有49个商业项目入市,其中35个项目位于五环以外,比例高达71.4%。新城已经成为了商业地产的主力供应区域,且项目价格均集中在1万元/平方米左右。明年,这样的形势仍将继续。由于2012年近九成土地供应量均位于新城,明年新投放市场的购物中心仍将有70%左右位于这些区域。
政府也正在助推新城商业的发展。目前,政府已严格限制三环内大体量商业设施的新建。而为期三年的“新城南行动计划”也将出台,继续助力包括原崇文、原宣武、丰台、房山和大兴区在内的南部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