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2-27 08:28 来源:网络资源
面对电商“要革传统零售命”的宣言,传统零售并没有缴械投降,而是在2012年底通过新世界百货、翠微大厦的店庆上演了一次漂亮的反击战。不过,个体的突围并不能掩盖整个行业的疲软。受到宏观经济走势下行的影响,2012年前三季度,超过半数百货店都出现了净利下滑、销售增速放缓的现象,部分高端商场甚至出现负增长。
在购物中心领域,由于项目集中入市,在优质品牌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不少商场都陷入两难的经营局面。撤店、转型、调整、创新……2012年百货和购物中心都在谋变中成长。
关键词1 增速放缓
有调查显示,与往年相比,2012年百货店、购物中心的规划施工速度虽然依旧高企,但项目如期开业率却处在较低水平,同时还有门店关闭现象,导致市场存量并未明显增加。这一方面与2012年百货店频现调整、撤店有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不少百货店、购物中心因资源未得到优化配置,导致开业难,频繁推迟开业时间,甚至更改立项,将原定建设百货店、购物中心的计划改为写字楼等其他项目。
在太平洋百货去年在京撤店后,2012年又有一批百货店走上相同道路。2012年年初,曾开创“007模式”的纯本百货黯然关闭;3月,永旺百货撤出朝阳大悦城;11月,望京NOVO百货也正式关张。而在新项目入市方面,曾预计2012年在西单银座中心开出的百骏明光百货改为写字楼;长阳芭蕾雨·奥特莱斯继续推迟开业时间;巴黎老佛爷百货也将开业时间从明年春天延至9月。有物业代理公司方面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从前期规划、招商到后期运营都会与一两年前有较大差异,因此商场推迟开业时间在业界较为普遍。
有观点称,2012年以后,中国百货店、购物中心增幅放缓的趋势将更为明显。购物中心行业相关报告指出,城镇化作为中国购物中心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模式正在面临深刻变革。目前中国购物中心依然表现为增量主导,到2025年全行业将进入到存量主导状态,购物中心的增速将出现明显放缓。
关键词2 模式困局
目前中国百货店以联营模式为主导,自营模式为点缀。而联营模式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逐渐暴露,甚至成为制约我国百货业发展的内在障碍。
报告认为,联营比例高的模式将导致百货店经营商品功能丧失、服务顾客功能退化、渠道影响力弱化、盈利空间难以拓展。而从消费角度看来,百货店几乎全部依靠联营模式也导致了商场内商品和服务的高度雷同。目前,中国的百货业发展水平与日本上世纪90年代高度相似,其主要问题就是“摘了牌子,所有百货都是一样的”。这就让百货店只能依靠价格去进行肉搏战。
目前,百货业平均利润率逐年下滑,不少消费者都感觉到百货店打折现象越来越明显。非当季款低至3折以下,新款也可以有6-8折的折扣。虽然2012年年末翠微、新世界百货和新光天地的店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商品结构看,最为吸引消费者的仍是“独家折扣”、“购物满赠”等以价格为主导的活动。但对于整个百货市场而言,并非所有企业都拥有上述三家企业那么强的议价能力和品牌竞争力,因此价格竞争被普遍看做一条无法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