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精品超市陷入盈利困局 高处不胜寒?(2)

时间:2012-11-26 08:05  来源:网络资源

  事实上,精品超市在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登陆之风日盛。

  今年1月,深圳岁宝百货精品超市——Smart精品生活专门店在深圳市皇岗商务中心开业;3月,家润多在其2012业务发展规划中表示,今年将新开2家精品超市,转战高端精品超市市场;5月,福建泉州市以百货见长的中闽百汇也称其将正式进军精品超市。

  尽管各界资本争相注入,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端超市的发展将会是一片坦途。赖阳表示,虽然各零售企业都在朝高端超市进军,但以后消费人群将更“细化”,消费档次还会逐渐拉开,到时候会呈现更多元化的态势。

  另有商业专家表示,尽管毛利率更高,但高端超市的投入成本比普通超市高不少。比如,超市软硬件等的投入。同时,由于打着高品质、高成本、高利润的旗号,高端超市网点比普通超市少,连锁规模小,经营亏损的可能性较大。

  高处不胜寒

  如果说百佳旗下TASTE品味超市因选址、无规模而致其撤出上海,那近年开店迅猛的北京华联旗下高端品牌BHG精品超市亏损的状态该如何理解?

  有零售行业分析师认为,高端超市的经营成本要比普通超市高出一倍。高端超市的进口商品主要是自营,渠道商从代理商手中买断商品,全面负责购、销、存环节,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这不同于普通大卖惩百货店大多采用的联营模式经营。这意味着习惯于联营模式的国内零售企业能否具备相应人才,以及资金实力等都是问题。

  事实上,尽管北京华联BHG陆续在北京、沈阳、广东惠州等各线城市开出了精品超市,但表现低调,甚至在2010年其官网再未更新过。但低调掩盖不了亏损的事实,在华联综超2011年报中,北京华联精品超市有限公司目前净资产则为-3950万元,净利润为-129万元。

  专家告诉记者,目前,高端超市或者精品超市在操作模式上都处于摸索或者探索阶段,并无可复制的利润渠道和独特的营销模式。再加上昂贵的租金以及现金采购,损耗很大,而且前期开店投入是一般超市的3至5倍,有限的消费群体和高毛利难以支撑其运营,大部分目前都很难盈利。

  在不盈利的状态下,许多等不及的高端超市的转型由此开始。

  华润BLT的出现恐怕就出于此因。2011年9月,位于北京国贸的华润Ole’高端超市变身为BLT精品超市,进口商品占比从70%大幅下调至40%。

  华润万家在北京放弃走Ole’高端路线与市场接受度有直接关系。梁建勇介绍,高端超市的进口商品比例一般超过了60%,消费者对商品品牌、品质、价格的认可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据相关人士透露,Ole’店内的商品价格虽然高,但其实并不赚钱,因为店内商品结构比较偏。

  与BLT命运相同的还有在2010年落户广州的百佳TASTE精品超市,据调查,两年下来,TASTE正在悄悄“自降身份”,缩减了进口商品比例,出现了许多平民产品。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因其地处中华广场,消费群体以本地广州人及年轻群体为主,而这两部分群体不具备高消费能力,适当调整价格是情理之中。“黄金地段高额的租金促使TASTE要先提高自身的销售能力,只有调整营销策略,或通过调整价格线路,才能使超市继续经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