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1-14 08:06 来源:网络资源
今年的“双十一”,天猫、京东等电商展开激烈搏杀,可谓中国版“黑色星期五”
天猫的“双十一”成了上个周末每个人避不开的话题。抢购、下单、支付、没货、系统崩溃……在每个人的微博Feed页,时不时就会出现这些字眼。普通用户看到的是大规模促销,而电商行业的商家、观察人士和记者都免不了感叹,阿里巴巴的营销手法、渠道和能量,太强大了。
马云说“双十一”是以电商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之战,“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游戏已经开始。”而也有声音质疑,“双十一”人为制造销售洪峰,未必真能带来实际增量。此外,电商网站系统、在线支付系统、仓储物流环节在超高流量下的负载能力也因为这种非常时期的压力成为众矢之的。
双十一,到底是模式之战,还是商家一厢情愿的揠苗助长?
“双十一”与线下促销无本质区别
“双十一”几乎成了中国版的“黑色星期五”。在美国,感恩节的第二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五”。那一天代表着圣诞节大采购的开始,商城集体推出大规模促销。促销不仅帮助商家清理了库存,也为商城带来巨额的销售额和利润。
而大约从2000年开始,美国电商将这种经验复制到网上,开始在“黑色星期五”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进行大规模促销。2011年,美国“网购星期一”的1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在国内,“双十一”也已然成为一种行业集体行为和商业现象。今年双十一,苏宁易购、京东商城、当当网和一号店平台均提前或者同时开始促销,以期在这一波购物高峰中分得一杯羹。天猫“双十一”在开始后的12个小时内,便突破了79亿元成交额。超过“网购星期一”。
由此可见,“网购星期一”和“双十一”与线下促销无本质区别。如果商城集中打折的“传统”得以延续,电商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