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1-10 08:11 来源:网络资源
随着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连锁超市已经取代百货商店成为零售业的主宰,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跨国连锁超市巨头依托本身的充足资金、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使得我国连锁超市在竞争中遭遇重创,尤其是三四线本土连锁超市的生存和发展更是困难重重。三四线连锁超市如何依靠本土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大的本土市场,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换句话说,中国连锁超市如何打破“洋超市”所带来的竞争困境,真正探索出适合中国三四线城市连锁超市的发展模式,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市场环境具有独特优势
沃尔玛,2008年进入江苏常熟,2009年进入安徽六安市,2010年进入安徽亳州市,这标志着国际零售巨头全面进入中国三线城市,并且向县、乡镇进军。
不过,从市场占有率来看,连锁超市在我国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已经趋于饱和状态,竞争非常激烈。然而,在三四线城市的零售行业,主要以本土的零售企业为主,跨国连锁巨头的“触角”还没有完全伸到这些三四线城市,因此,本土的连锁超市在三四线城市还是大有可为的。
第一,国家政策对本土企业扶持。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下,给予了本土优秀企业税收减免,低价租地优惠;鼓励银行向民族“朝阳”企业提供长期贷款;提高外国超市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等措施, 以缓解本土超市的竞争压力,适度保障民族企业的经济利益,这些政策无不说明政府对本土连锁超市企业的支持和鼓励。由于我国还处在城乡的二元化结构之下,消费品流通体系尤其是农村还不健全,由此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更影响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在三四线城市搞活连锁超市,对于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三四线城市居民收入来看,目前,我国人均GDP为5414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979元,比上一年实际增长8.4%。总体来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随之上升,对商品的质量、品牌要求更高,为连锁超市在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三,消费观念的改变。原有的零售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的小卖部、百货店的经营方式,对于超市市场的消费欲望更加强烈。
第四,交通的进步使得超市物流配送变得越来越方便。对于超市来说,物流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过去交通上的不便使得商品配送在三四线城市相对困难,以致于容易出现断货或者缺货的情况,现在,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不再是困难。
另外,三四线城市发展超市的成本相对较低;三四线城市的土地租金、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实行低成本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