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6-19 08:05 来源:网络资源
“具体的销售数据虽然还没有统计出来,但可以明确的是,交易宗数明显减少了。”北京一家百货企业负责人坦言,百货商场供应的商品大多不是生活必需品,服装作为百货业的一大主力行业,在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销量并不尽如人意。
据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价格继续上涨,虽然涨幅有所放缓,但由此导致的第一季度服装零售量同比已经表现出下降态势,同比下降2.6%,也就是说持续上涨的价格已经超过了消费者所能承受的范围。在今年第一季度服装零售额增长中,贡献全部来源于价格上涨,而零售量增长的贡献则是负值。
不过,餐饮、服装的利润高,下滑对其的影响都不至于像电器那样悲情。
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统计,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和激励性政策的退出,国内市场需求规模的增长放缓态势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家电市场从2012年一开局就低迷。一季度家电消费市场规模为2631亿,同比下降10.1%。
一家电器专卖店的销售人员坦言,要达到今年的销售计划压力非常大,目前看来,大力促销的效果还不明显。据其介绍,电器销售以往同比都有两位数增长,而今年以来却表现不佳。特别是电视机,在一季度甚至出现整体销量同比下滑的态势,同比下滑超过20%,部分品牌的销量甚至同比下降约40%。
一位家电制造企业的工人透露:“工厂已经是连续第6个月同比减产了,也许6月的情况会好一些。”
生生不息,流失不止?
各种减产、停工、关店信息扑面而来,零售业究竟有多脆弱,疲软的情况能承受多长时间无法预知,但是吞噬其相当一部分份额,甚至“趁危偷袭”的一个角色无疑是风生水起的电商。
在其销售增长略有下滑的百分比里,梁建勇并不否认电商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他表示,电商企业对普通消费品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对非食品类和百货类的影响可以明显感觉到,尤其是一二线的品牌产品。然而,即便如此,美好家园也通过百货和超市的配合,提高了客单价。
在梁建勇看来,其实商场中的超市成本(如租金)被百货租赁收入分担了,而百货的人力成本基本上由厂家和商家承担,就商场本身而言只是付出促销、企划、购物环境和管理成本(含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而且百货的经营尤其是精品百货的经营对整个商场的商品结构、客单、消费年龄结构都是有很大的互动作用。
然而并不是每一家零售企业能这么立竿见影,在零售业利润本身不高的愁云中,再加上笼罩在萎靡不振的惨雾中,许多人选择了离开,去了餐饮、服装饰品、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
冯俊(化名)原来是香港小众精品百货P+杭州店的一位店经理,目前他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转行至高档饰品连锁,他告诉记者,最近高端精品百货有价无市,消费者对所谓的创意并不买账,他看准了高档饰品的市场,目前已经在南京、北京开了多家店铺。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从业者本来是合肥本土某购物广场的店长,现在已经进入房地产行业开始发展,他告诉记者,新工作虽然挑战多、刺激大,但是比以前每天抠报表上每一个数据轻松多了。
当消费者网购的力度加大,零售业人才的逐渐流失,也许零售业真的要开始走向衰落?如此尴尬的境地,步步高董事长王填今年在两会上早已预测了目前的态势:“目前正在进入通缩时代,增速下滑、产品大量积压、消费不畅,但价格却不断上涨,而要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手段在于发放4万亿元消费券。”
或许,四万亿消费券会是零售业的一根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