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5-10 20:35 来源:网络资源
消费习惯转变促市场细分
成本压力上升迫超市转型
“如今广州市民的购物习惯与和香港很相近,更希望方便简洁的购物方式,尤其是新生一代消费者,不希望在大卖场里花费更多的时间。”对于百佳大力拓展中型超市,林惠贞的解释更多的是顺应消费者购买习惯变化细分市场。同时她认为,一线城市大卖场布局已日趋饱和,留下很多空白地带,正好适合中小型店的进驻,这种门店功能性比便利店强,商品种类更加贴近百姓,是未来细分市场的趋势之一。
沃尔玛国际业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明伦也表示,将把已在许多国家开设的“紧凑型超市”新业态引入中国市场,营业面积一般为3000~5000平方米。而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1中国连锁百强”报告也指出,零售业的转变前几年主要由竞争压力带来,2011年以来更多由消费者变化所致,比如城镇化步伐加快、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消费重要力量等。
上周三工信部发布消息指出,今年一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78%,增速同比下降19.72%,其中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商品分别同比增长12.12%、7.41%和13.01%,增速分别同比下降21.73%、18.82%和13.08%。“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零售商,行业降速都意味着被迫转型。”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表示,零售业转型战略目标是要提升单店盈利能力的增长。
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也认为,目前零售业巨头转型中型超市有点被迫的味道,一方面,经过几轮圈地后,一线城市大型卖场店面选址越来越难,且投资回报时间长、收益慢,通常调整期为5~8年,另一方面,几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和购物中心的合作越来越难,尤其是市中心繁华地段,大卖场的承租能力很难与专卖店甚至百货抗衡,只得减小营业面积走细分市场路线。
在目前整体经济不是很景气下,零售商都希望降低投资风险,而这种介乎于便利店和大卖场中型化店面转型快,对于消费者的适应能力更强;黄文杰指出,中华广场吉之岛撤出后,百佳超市接手的面积由原来的两层缩减为一层。而据沃尔玛方面介绍,今年推广的中型超市将采取低成本建设策略,如店面装修都比较简单等,其商品的价格更有竞争力。黄文杰分析认为,这种中小型店的配送物流水平和信息系统更新非常高,订货、配货、物流、加工系统都要非常先进,而沃尔玛等外资超市可以依托原有的品牌知名度、配送中心和加工中心,快速推动中小型店的发展。
他乡之石
国外超市客层年龄段很短
深圳逸国际顾问总裁马瑞光指出,目前国内商业的竞争仍是粗犷型竞争,很多购物中心招主力店只会想到大而全的超市大卖场,一方面是为了填满商业面积,另一方面过于追求大而全、复杂的市场模式,造成购物中心业态缺乏丰富性;未来消费群体将更加细分,面积较小但受众统一的商业店将是零售业争夺的重点,在国外很多零售业拥有面对各个年龄阶层和不同客群消费者的细分店,通过商品精选和店面数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在欧美、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地,零售行业拥有面对各个年龄阶层和不同客群消费者的细分店,日本有针对刚毕业的学生或工作不久的职员店,还有专门针对家庭主妇的店。日本华堂超市推出1000平方米的小型店,家乐福在法国也推出1000平米的食品超市。国外商场的针对消费客层的年龄阶段很短,通常两三年之间。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零售业加快了业态创新,这些新业态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型化,并且强化服务功能和商品的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