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零售企业如何转战线上 触电大变革(2)

时间:2012-04-27 14:11  来源:网络资源

  马光远:传统的苏宁、国美也加入了电商大战

  你刚才用了一个名词叫惨烈,我觉得这个词用的非常好,说到网购的价格大战,我想没有比惨烈这两个字更让人觉得确切。2011年11月11号是史上所谓最大的一个光棍节,那一次的网络大战让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很多电商的折扣到1块钱,叫1块钱抢购,很多大的服务器最终都瘫痪了。现在这个平面的战术发生了一个变化,网络大战变成立体战争。以前是电商之间的内战,现在传统的苏宁、国美也加入了混战的战团。

  在电子商务本身蓬勃发展下,按照统计,2011年整个电子商务的销售额,中国达到了7000多个亿,这个数额并不低,而且增长率基本上每年都在50%以上,对传统的苏宁、国美等等造成很大的压力。那么,打狼最好的手段就是把自己变成一头狼,所以他们加入这个战团,而且使用的手段都是一样的,就是常规武器——价格战。那么这个价格战何去何从,鹿死谁手?现在他们加入战团以后,很难想象最终赢家会是谁。对于苏宁、国美来讲,他们尽管是后来者,但是他们的势头很猛,可以说他们所用的手段是非常狠的。

  到这个阶段以后,我们发现很多传统的企业迫于变身的压力,因为以前他是看别人(电商)打仗,现在他们自身觉得,如果他们不加入这场战争的话,他们不会坐享其成,和平的成果不会降临到他们头上,所以张近东本人首先做了一个转型。第一是断电,它以前做电器,他现在要做百货店。第二他要做亚马逊,他把他的未来定义成沃尔玛加亚马逊,这是非常宏伟的。以前沃尔玛想做网上店,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做成功,跟它的实体店比较,它的网上店的竞争力是非常弱的。现在苏宁、国美已经对未来电商业务的发展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苏宁建了一个易购大厦,传统的零售商都在主动的跟电商接触,主动跟他们以前看不起的电子商务在靠近,所以这是一个趋势。

  有人说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从概念体验店到智能仓库物联网,零售企业建立本身最终会改变什么?

  在南京记者注意到,苏宁的总部建在了南京软件园里,进入这里的苏宁概念电感展示区,智能家居生活方式映入眼帘,进家门不再用钥匙,而是通过面部特征和指纹扫描,进门后,电子屏风装置利用物联网技术,把家中所有硬件控制进行集成,控制房间灯光、温度、湿度。这是一台智能健身车,进入页面后有三种市场景供选择,一个公园,一个乡村小镇,一个湖边别墅,您可以一边运动,一边浏览风景。

  刘戈(财经频道评论员):随着我速度的加快,场景也不断的在变化,这样我骑这个车就可以把小镇的整个风景浏览一遍。

  这是一台智能梳妆镜,您早晨在洗脸刷牙时,就可以通过屏幕了解天气、新闻、股市、咨询,以及当天的活动安排。

  刘戈:早晨我正在刷牙,那么现在可以点一下,看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南京最高温度22度,最低温度13度。

  与其他商店有所不同,这家店没有导购人员,店里的商品都用电子标价牌显示,只要客户用手机一扫描,商品的全部信息就下载到了手机里,相当于一个产品说明书,甚至包括顾客对产品的评价,其他购买人的体验,都能这上面有所反应,如果您在这上面感兴趣,可以把他放在购物车里,在交费时可以进行自主的刷卡。梳洗转型一方面行业经营成本的全面上升,单体店利润下降,由于是人工成本,对家电连锁企业来讲,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未来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行为会越来越普遍,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后,服务的空间很广阔。

  孙为民(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劳动力的短缺,在未来十年,这种趋势会逐渐显现出来,而人的用工成本也会逐渐的增高。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当我们现在终端人员工资,涨到3倍的时候,是现在3倍水平的时候,我们这些技术应用它就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多家企业也在打智能物流牌,国美电器介入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物流最终实现了以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的四流合一,保证配送到户不遗漏,当当网在无锡建设物理物流基地,将采用先进的仓储和物联网技术,未来将实现网站所售商品实时更新。京东商城津亭在物流方面投资将达到36亿元。

  企业的转型也在迎合国家政策的大背景,新非工36条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刘戈:传统型零售商转型的冲动非常强烈

  我到现场体验了以后,感受非常深。大家一般会认为传统的零售商是由于电商的挤压,最后不得不应对,但是你到现场一看,好像不仅仅是这么回事,也就是说他们自己这样一种转型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其实他们在好几年前已经有了这样一种想法,他们内部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对于苏宁设立的目标,在2020年,它的网上销售要达到3000多亿,而它连锁店的销售额目标是3000多亿。现在它的连锁店销售额已经达到将近2000亿了,那么也就是说,刨去通货膨胀的因素,10年以后,整个网下的销售可能就没什么变化,而网上却要有十倍的变化。所以整个对于未来的判断,发生了大的变化,而且他提出,未来苏宁应该是科技型的公司,它的公司不建在商业中心,而是建在了南京的软件园。

  现在大家可能都会问一个问题,就是你原来的网下的传统连锁店和你自己的网购之间会不会打架?一个是业务上会不会打架?再一个是人才上会不会打架?网购这边招一个人的工资就比传统的高很多,那么内部会不会打架?举一个例子,柯达(微博)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要转型,最早的数码照相机就是柯达发明的,但是为什么到最后它会死掉?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会犹豫,互相之间有矛盾,这种矛盾胶着到一定程度以后,他就会又走一段回头路,所以慢慢开始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最后就被淘汰掉了。对于苏宁来说,它现在的决心很大,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一种矛盾,也会在前进的路上发生犹豫?这也未必可知,所以现在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决心以外,还要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让他们已经制定的路线很好的执行下去。

  马光远:零售商和电商大战鹿死谁手?

  我们经常讲,三流的零售商在卖产品,二流的卖的是服务,那么一流卖的是什么?我想他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谁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购物体验。电商带来的体验就是打折,东西便宜,有三折的,有一折的,甚至有一元的,那么未来的实体店要生存下去,恐怕除了物流的配送以外,还要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比如我去购物,我享受到的不仅仅是购物,而是更多让大家感到非常新奇的东西。就这个转型本身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惨烈的战斗,但这场战斗仅仅是一个开始,究竟鹿死谁手,谁会活到最后?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徐东升:要协调好传统业务和科技业务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企业在经营当中,都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时刻去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以前中国流通渠道是连锁渠道快速发展,通过快速布点。但目前随着城市格局固定下来,消费者需要更丰富的产品,更便捷的去采购。电商让消费者不用出门就能买到产品,这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卖场本身要转,丰富品类,能够享受到丰富产品,从整机到配件买齐,提高消费者体验度。风险就是,怎么协调传统业务和科技业务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一个公司比较难操作的地方,网上和你的实体商城,是不是有些实际上的竞争关系?是不是能做到协同?如果协同不好或竞争太激烈,可能就会有些风险在里头。

  刘戈:销售商还想提供更多的有偿服务

  现在总的来说,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最后都会殊途同归。这些销售商打的算盘是什么呢?今后能不能在家电买回去以后,他还能够提供更多的有偿服务,所以我在体验店里也有体验,我骑自行车的时候,我在刷牙、洗脸的时候,家电会给我提供服务,这些服务可能不仅仅是我在买家电的时候,厂家和销售家的差价,而他变成了长时间、永久的服务,这可能是未来很多厂家和商家所看重的。

  马光远:物联网体系的建立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如果物联网体系建立以后,不仅仅是零售企业发生了变化,而是对整个中国物流体系来讲,对整个中国零售体系来讲,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会感受到革命性的生活,物流企业会感受到革命性的变化的本身,对整个业态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