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2-22 08:26 来源:网络资源
正是这份坚持,“单向街”才有今天如此的规模。
万圣书园所在的成府路上,曾汇集过众多风格迥异的书店。经过大浪淘沙,门面寒酸的豆瓣书店意外地坚持了下来。店主卿松表示,专营有品位的特价学术书是书店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特色,“我们的书主要来源于北京地区出版社的积压书,我们对图书的选择要求很高,有时候在一大堆书中只能选出几本好书。”
张弘认为,特色化、专业化经营正开始成为实体书店的发展趋势。
主业延伸 服务多元
初春的北京,寒冷依旧,位于海淀图书城的家谱传记书店却是顾客盈门,40多位老人在书店的小会场热烈地交流着,他们都是前来参加“家谱传记出版研讨会”的。店主叫涂金灿,2011年初开设了这家书店。
家谱传记书店专门出售各种名人传记、家谱知识类丛书,同时也陈列着个人出书的样品和家谱样品,每天一开门就有读者来。
“我们去年的业务与盈利中,卖书只占极小的部分,出自传、修史、撰谱以及卖家谱产品才是主要的盈利来源。”涂金灿告诉记者,书店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围绕家谱传记图书这个特点延伸,而恰恰是这些延伸业务给书店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无独有偶,墨盒子绘本书馆的墨墨童画工作室也成为书店的一大经济支柱。工作室在书店二层,提供儿童美术教育,孩子们的绘画教材和灵感都来自书店丰富的绘本资源。“不仅如此,我们还把营业模式变成了卖书和借阅图书相结合,在这里可以办理借书证,就像图书馆一样。”张弘说。
未来,张弘还打算把书店的网站搞起来,拓展相关儿童商品的销售。他一再强调:“如果生意不够好,一定是因为我们的经营还没有做到位。”
办活动 聚人气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如今特色书店共同的生存状态。
开业至今,单向街图书馆组织了多场签名售书、讲座、报告会、评书会,张广天、陈众议、严歌苓等学者作家都曾坐在书店里与读者们亲切地交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参与其中。
墨盒子绘本书馆则通过放卡通电影、举办读书会、故事会等方式吸引小读者参与。
传记家谱书店也常常召开“姓氏文化讲座”、“同姓宗亲交流会”等,让读者展示个人作品、交流经验、结交朋友,书店还专门为不会编写家史传记的人办起了“谱牒学堂”。
【专家观点】
转换思路 拓展空间
网络书店和数字阅读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可怕,图书的定价机制和销售模式才是主要问题。例如,2010年和2009年相比,图书平均每个印张涨幅不超过3%,而物价上涨水平却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要想在图书销售这个微利行业有发展,只有转换思路才能拓展空间。
目前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书店发展,包括价格、税收、直接的补贴等方式,以减少其他成本上升给书店带来的压力,这是最直接的支持。
多元化经营是实体书店的一条发展思路,书店应发展相关业务的经营,拓展书店功能。特色化可以成为实体书店的发展方向,同时书店应向基层和社区发展。现在很多书店都设在商业中心区、高档写字楼等地租很高的地方,这无形中挤压了本来就很微薄的利润。如果能将书店开进社区,不仅降低了房租,也方便了读者选书购书。 魏玉山(中国新闻出版科学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