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零售商赶集“中国潮”

时间:2011-11-15 08:13  来源:网络资源

  “如果没赶上这股中国潮,你就会落伍。”11月3日,国际购物中心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克切维尔(Michael P. Kercheval)在上海对着上百家的国际零售商和开发商们如是说。

  作为在全球拥有超过55000名零售品牌商和地产商、建筑商会员的国际购物中心组织的领导者,做出上述判断的同时,克切维尔自身已抢先一步。继亚太区域的博览会两度在中国成功举办后,其决定将中国市场再“升级”,即把2012ICSC全球零售地产峰会落址中国。这个五年一度的商业地产最高级别盛会上届于2007年在南非举行,聚集2000名全球零售地产界首脑。

  "二线城市+中产阶层"

  克切维尔不断拉近ICSC与中国的关系,当然还在于中国的商机。这在此届亚太商业地产展会上再度得以验证。来自全球一线的数百位购物中心开发商、建筑师、品牌商、银行家以及其它的专业人士都聚集在上海,展现当下最新的购物中心及品牌发展项目,寻找进入中国的合作伙伴,讨论中国存在的商机、问题和趋势。

  “看看我们的服装,看看我们身边其它产品的标签,我打赌,每件东西,至少有50%带有出自中国的成分。”克切维尔说,“中国在生产、制造、采购上所扮演的角色已举足轻重。”

  “中国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零售商机。”克切维尔说,中国大都市中心涌现出的密集市场,中产阶层对产品的渴求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而眼下欧美国家刚刚走出经济衰退,中国看起来充满了光明。克切维尔所定义的“中产阶层”并非收入水平很高的那部分人群,而是有着自由支配收入的消费群体。“这部分群体可能收入很低,但在支付了吃、住、教育及医疗开支之外,手中仍有钱。这是之前所没有的。”在克切维尔看来,这正是构成中国零售商机的核心。

  克切维尔举例说:“我不能肯定鞋子在美国是不是属于人们所渴求的产品,但一双高质量的鞋在新兴中国市场来说属于这类产品, 你并不需要两双这样的鞋,可是却大有机会卖第二双鞋给你。另一个属于这类的是电子产品。”电子消费产品的典型公司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提姆.库克亦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仰慕型消费群例子:上海苹果店开业的周末,顾客人数达到了100000人次,这在洛杉矶店,则需要30天才能达到这样的客流。

  GAP也认同这样的观点。“现在进入中国仍不算晚。”Gap公司全球不动产部高级副总裁David Zoba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表示,尽管十年前中国就掀起了购物中心热潮,但中国庞大中产阶层的时尚潮流需求还未得到满足,同时还要看到来自二线城市购买力带来的商机。David Zoba向中国商报透露,今年下半年GAP就将在天津、杭州两个城市开出店面,至明年1月底将新拓出11家门店,而整个2012年财年,GAP在二线城市的扩张版图将全线铺开再开出20-25家门店,进入更多以武汉、重庆、沈阳、成都为代表的消费力强劲的二线城市。

  在David Zoba看来,这些二线城市的零售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业态模式还主要是百货公司,国外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有着非常大的机会。而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备。

  “中国目前是全球零售业最有进取力的市场目标,中国市场绝对不可丧失。”迪士尼(Disney Store)公司全球业务拓展高级副总裁Stephen Finney也表示,迪士尼乐园很快就会在上海开店,而除此之外,迪斯尼希望在中国可以启动一个能带动迪斯品牌、设计理念全线拓进的业务规划,获得更大的进取。

  星巴克中国门店发展副总裁Andy Adams更放言,中国大陆得拓张计划远超台湾、香港地区,星巴克目标在2015年开出500家门店,星巴克还希望将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培训”成咖啡的专家。

  日前刚借收购国内商业地产咨询公司华夏伯欣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购物中心巨头塔博曼亚洲地区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en?Tremblay介绍,“今年我们收到了很多海外机构投资者的问询,他们正在物色零售项目,投资规模相当可观,是我在中国是前所未闻的。与此同时,现在国家也允许国内保险公司直接对地产投资-比重高达其资产的10%-这方面的资金也很巨大。”

  Tremblay说,中国的零售消费量仅占GDP的35%,低于已发展国家的标准,其零售消费量要接近60%或70%。“在中国,该值只要提高到50%,零售销售增长就已经很庞大。”这意味着中国的零售销售空间相当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