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9-09 08:41 来源:网络资源
据透露,V ivoPlus在内地接下来会继续拓展天津、广州、深圳等市场,预计2011年底门店数将超10家。其中广州第一家门店将落户太古汇。
“小而美”专业店竞争乱局
此前,这一领域还只有屈臣氏和万宁两大香港品牌,台湾美妆店巨头统一旗下的康是美,在大陆仅有6店。
据屈臣氏提供给南都的资料显示,到今年底,屈臣氏开业店铺总数将达到1000家。而至今年8月,万宁在全国拓展的直营门店超过180家。“中国零售行业快速发展的业态正在从大而全的超市向小而美的连锁企业转变。”万宁新任CEO萧正和今年8月在一次活动上向记者表示。
这何尝不是本土企业投资的大好时机。记者了解获悉,从广州发迹的娇兰佳人虽从二三线城市迂回发展,但自2005年至今已开出153家门店;主要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竞争主战场的深圳千色店,至今也开出200家门店;在接受红杉资本为新股东和战略投资人后,上海歌诗玛预计2011年达到500家。
除此之外,许多连锁药店或单体药店也都在向“药妆店”转型。在深圳和广州,80%左右的药店都开始进行化妆品的销售。
“目前零售药店的盈利一方面是商品的购销差价;另一方面是门店的经营收入及营业外收入,主要是通道费用及企业促销推广费用等,再有就是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包括零售药店的低价代理品种、联合采购品种、O EM品种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化供应商向记者表示,但随着竞争加剧,药品毛利不断下降,在欧洲和日本,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零售药店的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国内企业虽然刚起步,但许多药店的非药品销售已经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然而,从药店转型的“药妆店”目前仍面临很大问题。近日有新闻披露,个别消费者在药店购买的“薇姿”产品并非法国欧莱雅集团旗下产品,而是广州一家本土企业生产的本土品牌。“个别药店未达规模,还不具备与知名品牌谈判的筹码,于是采用不规范操作。”
业界说法
国内一家连锁企业负责人:
千色店2007年曾筹划上市,但之后便没了下文,很大程度就在于其盈利模式和进货渠道的短板。千色店宣称其2/3以上的妆品由海外采购,在网购的压力下,这种进货渠道越来越缺乏持续性。
华润万家公共事务部经理姜艳:
我们有部分进口产品,也在考虑开发自有品牌产品。日本G R O WE L L集团是日本药妆领域的知名企业,而上海每日通贩商业是中国首家日本综合商品购物网,联华超市的药妆店可能将推出网购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