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9-01 13:07 来源:网络资源
相比而言,百货领域的毛利要可观得多,凌国胜预计可以达到30%以上。这是因为,百货行业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很强的全国性渠道体系(无论是厂家还是零售商),而且产品相比3C产品更加不规则,这妨碍了网购的发展。不过这倒让电子商务企业看到了机会,包括京东商城、当当等在内的大型电子商务企业都在该领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虽然通常进展都不如预计的顺利。
“这个领域最大的障碍是百货厂家目前还没有100%拿定转向线上的决心,除非等到三年、五年以后,消费者都习惯了到线上去购买百货,就像购买3C产品一样,转型才会出现,现在让他们转型非常困难。”凌说。
但这并不妨碍苏宁易购也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目前苏宁易购的SKU(Stock Keeping Unit,一个表示货物种类丰富程度的计量单位)仅为5万,其中3C为3万,虚拟产品为1万,百货为1万,但凌国胜计划到2013年将总的SKU提高到 100万,其中3C为10万,虚拟产品加上图书为60万,百货为30万。可即便实现这个目标,易购离京东商城也可能还有一段距离,目前京东商城的SKU就已经超过60万。图书是增加SKU的最便捷途径,目前京东商城已经开展了这项业务,而易购可能要等到8月份才能开通。
不过也许刘强东会说,与京东商城相比,苏宁这样的传统零售商对互联网的理解还有很多功课要补,比如从网站建设、网页优化到整个购物体验的提升。在全面转向电子商务之前,京东商城也是一家传统的专注于存储设备的零售商,而且非常成功。
凌国胜则说:“的确是的,我们的速度很快,短时间很多工作很难做得透、做得深、做得细,但消费者基于过去苏宁的成功,无论是价格还是用户体验对我们抱有很大的期望,对你的服务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别人可以犯错误,你苏宁不行,他会用完美的眼光来要求你。”
他认为公司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找到和培养足够了解线上业务的人才,最近公司正在面试一些CTO和COO候选人,他们都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但在另一方面苏宁过去在IT上的投资一点也不亚于那些哪怕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据他透露,苏宁电器一直将每年销售收入的0.8~1%投资到IT建设上,公司的计划是到2013年使IT人员增加到1万人,其中3000人为易购专有。与刘强东更相信自己不同,苏宁从一开始就全面引入了IBM、SAP、西门子德马泰克等公司的解决方案。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互联网的极致是对信息进行更加准确的挖掘,而这又有赖于过去的积累,这方面苏宁又可以胜出一筹。之前苏宁线下业务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厂家提出小规模定制或包销,甚至开始在一些不那么热门的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而现在凌国胜希望将这种模式也嫁接到线上业务。
“这样我们就能够将线上与线下销售的产品区别出来,尽量减少两种模式的冲突,同时还能提升毛利率。”他预计这部分的毛利甚至可以达到25%,他计划用几年时间使易购的这部分业务占到10%-15%。
要说一点挑战没有那是假话。首先苏宁在线下的很多资源很难直接应用到线上,以物流配送为例,苏宁原有的体系更适合冰箱、空调、彩电这样的大件商品,而易购的发展趋势是小件产品为主。为此凌计划在未来几年建设6-8个专门面向小件商品的配送中心,并打算成立公司自己的快递公司。
但真正的挑战可能不在如何做,而在做的决心。虽然线上线下业务短期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减少利益冲突,而且好在苏宁旗下的实体店均为其自有,整体利益上并不矛盾,但从长远看两种业务仍然难免左手搏右手的窘境,这需要董事会(更具体地说,是张近东)做出选择。
张近东对此是什么态度?“我们(发展电子商务)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张不假思索地说。在最近苏宁电器实施的一项金额为55亿元的股票增发中,他本人宣布将认购其中的35亿元。按照计划,该项增发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新的实体店、物流平台和信息平台等领域的建设。毫无疑问,易购所需资金也将有一部分来自于此 —这意味着凌国胜不必像刘强东那样承受来自投资人的过度压力。
目前,苏宁电器持有苏宁易购大部分股份,但尚不知凌国胜本人是否拥有易购的股份,不过他目前直接和间接持有苏宁电器的部分股份,其中包括250万股去年授出的期权。
年初张近东为凌国胜确定的任务是2011年易购实现翻两番的收入,达到80亿,不过张近东很快又改变了主意。“他觉得我们应该跑得更快,步子应该更大点,应该力争做到 100亿元。”凌国胜说。目前凌直接向张近东汇报。他还暗示,也许在时机合适时,易购会选择收购一些好的垂直网站。“不一定非得用易购一个品牌,也可以用其他的品牌。”(福布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