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6-03 20:34 来源:昌大昌超级购物广场有限公司
从5月29-30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零售商大会上了解到,中国零售业整体业绩增幅达到了21.8%,单一的增速店达到32.7%,百货加超市的模式增速14.1%,超市加便利店14.1%,同时,很多地区企业开展网上销售,比如苏宁、国美、百联等等都已经开展网上销售了,2010年苏宁网上突破20个亿。19家外资企业增速比较高,无论是销售额还是门店的增速高过中国企业,其中沃尔玛在中国在线B2C零售业务以收购1号店而全面发力。
目前,销售额过千亿的有三家,分别是苏宁、国美和百联,按照这种发展速度,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就一定会出现销售额过万亿的零售企业。
从一组组的数字可以看出,中国零售业喷薄发展的趋势,但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表示,高增长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小视,通过拓展门店带来的高收益后面隐埋了高额的运营成本和管理风险;人力成本、经营成本、系统风险带来的后期问题都困扰着中国零售业。而解决系列风险,商业联合会王耀表示,开辟新的网络销售渠道是个不错的方向。
相较于美国成熟的网上零售市场,目前国内零售行业“触网”的企业尚属少数,“触网”零售企业网上销售占其整个销售额,大多数不及1%。
问题重重
对于中国零售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有自己的见解,“中国第一次面对所有要素成本都到了集中上涨,土地、能源、原材料、人工成本大幅度的提升等方面,而且供给不足。“你说价格上升就罢了,还供给不足,这给零售业带来更多的困扰。”任兴洲不无担忧:你的扩张很快,但是有些出现了“反连锁化”,扩张越快利润摊得越薄,竞争力又在哪里呢?
IBMG李生表示,尽管零售企业的渠道扩张,表面上看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市场,但不可避免要遇到这几个问题。
第一是经营成本提高,包括租金和人工。“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2010年,连锁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租期缩短至6~8年。”李生说,2010年大部分零售企业的相关费用占比为2.2~3.5%,费用还会上扬。
第二是风险管理,今年进入盛夏,没想到一些瓜农居然在西瓜上喷洒化学膨胀剂和生长剂,使西瓜迅速膨胀乃至爆炸,令人震撼。“这只是一个小地方出现的一个现象,后果是全国西瓜滞销。”任兴洲说,连锁企业就面临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
营销方式创新少
零售企业做强扩张方式均为连锁经营,风险巨大。“虽然发展方式亟待改变说了很多年,但是现在仍然以粗放的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为主。”任兴洲说,。
营销模式也没有太多创新。“你看看商场、超市提高业绩,基本都靠打折促销,没有更多现代营销方式辅助。”任兴洲说。
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提供商中搜总裁陈沛表示,中国零售业在新型网络营销方面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趋势,“阻碍中国零售业新模式发展的根本问题是理念问题。”陈沛说,“十年前,很多人谈电子商务基本讲的都是互联网的市场规律,但是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子商务公司的竞争对手已经变成是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业老大,电子商务对零售产业来说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原来没有电子商务时,交易通过线下完成。通过蓬勃发展的网络交易额,我们可以得到非常简单的答案,线上的交易肯定强过线下交易,不管是增长率还是交易成本”。
从多渠道到电子商务布局,多数零售企业都选择了这样的道路。
多重渠道建设减少风险
永辉翁海辉认为,渠道建设必须在既定的战略思路下进行。“以永辉为例,我们就是以区域为核心,蜂窝式发展,各门店协同。”据悉,永辉目前就是以福建和重庆为核心,把核心做透,再向周边扩张。“我们在重庆营业、签约的门店数量已超过80家了。”翁海辉说,但是依旧以每年10家店以上的速度扩张。同时也开始对周边如四川、贵州等地的辐射。
“连锁店的数量多少,并不是评断盈利唯一标准。”7-11内田慎治以这家全球数量最大的连锁店为例,“若单纯追求数量扩大,肯定会产生销售情况不良的店铺,从而拖整个连锁系统后腿。”内田慎治认为,随着规模扩大,如何有效控制物流成本也很重要。内田慎治提出,“首先,需要做好时间管理,怎么将超市的时间合理管理,这要针对于不同的商超合理规划。”其次,在向外扩张中,针对于情况各异的当地市场,不能一概而论,在充分熟悉了解当地的情况后,对客户的性格、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标准化的生产和销售。
基于零售企业的传统扩张发放外,苏宁、国美等企业更开始了电子商务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