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社区超市为何做不大?

时间:2012-08-14 08:20  来源:网络资源

    “日前,在华试水四年多的乐购(TESCO)便捷店Express业态传出或因业绩惨淡、运营艰难将遭放弃。而5个月前,沃尔玛也在试水三年后宣布关闭中小型折扣店惠选转而进攻三四线城市开拓中型超市。多业态是被外资零售巨头们已证明的成功的战略经验,那么,为何在超市大卖场甚至购物中心业态攻城拔寨、风生水起的外资零售巨头们却偏偏玩不转在中国零售版图中尚属最小角色的便利店、折扣店呢?”

中国商报近日的一篇报道《外资零售多业态扩张很难“大小通吃”》引起了我的深思,结合我这十多年对于中国零售业态以及零售企业演变规律的观察与思考,特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基本观点。

为何外资大卖场能够在中国市场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呢?

自95、96年家乐福和沃尔玛这全球两大巨头分别登陆中国大陆最有特色的两大市场上海和深圳以来,至今已经17年过去了,如今在国内的大卖场业态中,就一二线城市而言,外资大卖场肯定是占据了半壁以上的江山了,在有的城市,外资大卖场的市场份额甚至都达到了2/3以上,目前就平均单店业绩而言,大润发每家门店可以做到3.5亿上下,而沃尔玛和家乐福也可以做到2-2.5亿元,而国内的大卖场平均算来只有1.5亿元上下了,可以说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凭借中国在WTO合同谈判中出让的最大的一块利益缺口大举进入,在当时国人对于什么是自选商品还是相对懵懂的状态下,这般外国人就扛着洋枪洋炮大举杀进来了,而且所使用的全都是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而国人那时都是土枪土炮呢!我这里也并没有贬低外资零售巨头的意味,毕竟加入WTO以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咱中国人自己,就连那些已经精明透顶的外国人也没有算计到中国人的学习能力是如此之强、中国人的应变能力如此厉害,就算我们在WTO的谈判中让了零售市场这块最大的蛋糕,但是回头来看看,从整体的零售市场格局来看,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中国人,我们从电子商务、家电、百货、专卖、购物中心、大卖场、超市、便利店、建材、黄金等所有业态来综合盘点的话,我们会看到,外资零售所占的份额仍然是非常小的一块,朱镕基总理当初所设想的引入外企这条鲶鱼来激活国内企业这个目的应该是达到了,试想,10年前我们哪里会把物美、永辉、家家悦、步步高、兴隆大家庭、人人乐等等民营零售企业放在眼里?而如今在市场的洗礼中,这些企业都已经长大成人,大多已经成长为年销售额达100亿级的大企业了,而国有企业如华润万家、联华、大商、农工商、中百等大企业已日益壮大,成为一个个零售巨头了。

不过,尽管如此,外资零售在大卖场业态的优势还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凭借着品牌的优势、科学化管理的优势、集聚人才的优势以及高工资高福利的薪酬激励优势等四种优势分别享受着品牌红利、管理红利、人才红利、机制红利等四种红利,但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风水已经转到了对内资零售企业相对有利的方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