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百货进军电商十年反思:早产到难产

时间:2013-03-07 08:08  来源:网络资源

  线下百货、连锁零售在遭遇网上零售的冲击后,整体情况不佳。加之2011年开始的一波宏观经济下滑影响,百货、超市、专业连锁的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增速降到个位数。2012年前3季度数据看,百货业净利增速下降,超市和专业连锁负增长。

  而网上零售领域中,天猫、京东、苏宁、当当、国美等一大批的B2C网站正在开放平台和百货化,正在以很高的平均增速增长。与此同时,传统百货零售企业的电商项目进程缓慢、一波三折,行业对电商的认知正在逐步从“冒进尝试”心态转变为“逃生救命”之计。

  早期探索全军覆没

  国内百货零售集团对电商的引入很早,包括中百集团、西单商场、杭州解百、百联股份和广州友谊。

  2000年到2005年,百联E城、中百网上超市、西单爱购物、杭州解百网上商城、友谊在线商城陆续上线。亿邦动力网了解到,当时这些百货集团上线电商业务曾寄希望于集团雄厚资金,来开辟新的战场,曾有大型百货企业负责人说,“我们能掀起一个时代的来临。”

  而显然,百货零售最初的电商化尝试遭到了惨痛打击。2004年西单电商意外出局,西单商场发公告称,对旗下电商公司(主营爱购物)进行注销清算,原本准备投资爱购物的2200万元被变更为设立西宁实体店。而从其公开的财务信息显示,2002年,收入2009万,亏损985万,2003年销售988万,亏损595万。销售额的萎缩和亏损的继续让西单停掉了电商的第一次尝试。

  如西单的遭遇一样,当时一些较早尝试电商的地方百货也绝大多数关张电商公司或业务。在后来这些百货企业自身剖析的原因主要是,因产品线太长、SKU量太大,横向扩展让公司持续亏损。

  不过,在一些早先的加盟商看来,当时的百货零售企业在创新上乏善可陈,运作太过保守传统,致使其平台在网络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正如以上企业所反映的问题,在百货零售第一波电商尝试时,大家正好面临了做电商必须面临的问题,敢于投入烧钱的企业没有长期坚持下来,而坚持下来的企业,因为缺乏投入,营销创新乏善可陈,至今发展平平。

  在分析人士看来,第一阶段的百货零售企业电商化尝试没有得到高歌猛进,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基因的限制和大时代环境所不容,整个线上零售市场还完全处在萌芽阶段,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淘宝也尚未培育一大批网购用户,市场节奏和企业的电商节奏不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