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2-29 08:20 来源:网络资源
全行业生存竞争
不只是7-11,全行业都在面对着生存挑战。房屋租金高企、人工成本的上涨,再加上网络商城的兴起都在挤压着便利店等常规商业形态的利润空间。
全行业集体陷入长期亏损状态,也使得便利店公司之间逐渐演变成谁能尽快减损承压的生存竞赛。
除了便利店,今年以来,包括百货、超市等零售业态都传出了收缩战线的消息。“现在商业网络的密度越来越高,便利店这种业态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难。”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认为,包括百佳、华润万家、卜蜂莲花都在积极拓展中小型超市,这种业态更侧面夹击了便利店业态。“便利店的最大卖点在于便利,但随着这些小型超市进入社区,便利店的优势就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首先在位置上,现在800-1000平方米的小型超市在选址上越来越便利;其次,在价格上,便利店内的商品价格一直都较高,因此毛利率也较高,相对而言,小型社区超市的价格优势更明显;第三,在经营规模上,小型超市的商品组合结构肯定也会好于便利店。”黄文杰认为,加上现在便利店商品的同质化明显,各个品牌的个性化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有业内人士称,为了生存,目前一些便利店品牌也开始转向二、三线城市发展,“例如喜士多、7-11现在都选择进驻二、三线城市,首要考虑的就是租金成本较低。”
开拓渠道
事实上,7-11在北京依靠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拿下令无数内资便利店觊觎多时的餐饮许可证,从而在便当等这类高利润率的商品上大展身手。至于内资便利店何时能享受同等待遇,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对便利店餐饮上的限制会逐渐松动,毕竟7-11已经做了尝试。”而一旦放开餐饮许可证上的限制,为了保证食品的标准化和质量,自建食品工厂将成为北京便利店行业的趋势。
北京7-11今年4月建立了自己的专属食品工厂,引进了日本的生产技术,让食品的口味有了很大提升。据悉,该工厂的出资者之一日洋工厂是日本最大的盒饭生产供应商,它在日本和美国拥有26家生产工厂,专门负责为7-11提供盒饭加工业务。
物美集团北京公司副总经理种晓兵说,便当品类一直是其发展瓶颈,建食品工厂是大势所趋。“但这些都是以店铺数量为基础的,当门店达到一定规模后,工厂和物流的投资才会有意义。”
另外,便利店布局的两个特点网点分布广泛、贴近社区和写字楼让电商和物流企业无比艳羡。在经历了与电商和物流企业的合作后,一些颇有先见的便利店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发力线上。
今年,广东便利店品牌美宜佳在其网上商城推出了预购项目,每半个月推出一款美宜佳门店以前没有卖过的产品。消费者可在网上下单,既可以选择送货上门,也可选择在离自己最近的美宜佳门店取货。在上海拥有“好德”和“可的”两家便利店的农工商集团,为了抵御不断高涨的租金成本,近日升级了网购并启动电话购物。今后消费者可通过上述两种新渠道购物,而且货物可以送到家。业内人士认为,线上线下的结合,可以将门店客流引到网上商城,同时也可将线上的人群吸引到门店订购、取货和付款,形成良性循环。
移动支付最近也渗透到了便利店领域。本月初,在广东省2000家美宜佳门店中,消费者可以使用支付宝进行付款。在北京某家便利店的收银员看来,这种支付方式很值得推广。“缺零钱是便利店普遍遇到的情况,刷卡支付又比较耗时间,拿手机摄像头扫二维码完成支付才是真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