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便利店竞争进入2.0时代 聚焦增值服务(2)

时间:2012-11-06 13:01  来源:网络资源



  便利店·因势而变
  口岸重叠 竞争服务成必然

  
  中心城区及商住密集区的空余好口岸所剩无几。业内曾测算,便利店要开店500家以上才有望盈利。
  
  在2006年WOWO发展初期,为快速抢口岸树品牌,每天几路人马带着盖好公章的协议书,走街串巷寻找合适位置,今天的200多个位置绝佳的店面,有不少都是当初现场签字、绝不讨价还价的买卖。
  
  如今,这一举动很难复制,房租、人工、水电三大成本持续上升,让便利店之间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起来。全家便利负责门店扩展的有关负责人曾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出去谈铺面,遇到一个位置稍微好的地方,经常会遇到同行,往往是你前脚刚走,人家后脚就去。这个时候,要想把一个铺面拿下来,那靠的就是各种技巧,有的对房东大打感情牌,有的动用各种关系,有的甚至主动提出涨价,当然涨价是迫不得已,但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是有这个能力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便利店相邻竞争的情况越来越多,红旗附近有家互惠,WOWO旁边就是7-11,全家选址在7-11附近的也不在少数。
  
  抢占口岸,是包括互惠、舞东风、红旗等本土企业对抗7-11等国际巨头的招数,但另一方面,口岸瓜分后,又会如何竞争呢?
  
  “他们卖的已经不止是商品,更是服务,是吸引人气的策略”,成都市零售行业一业内人士指出,如今,便利店之间早就开始了从口岸之争、人气之争、盒饭之争,演变到各种服务之争夺。
  
  每新增一项服务,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宋建朝都认为是一个跨越,“成都便利店和社区小超市正在改变传统卖零食、卖饼干的业态,树立起贩卖便利生活方式的理念。”他坦言,本土便利店已到了提档升级关键时期,成都的便利店必须转入扩充增值服务的转型之路上。

  便利店·未来之路
  增值服务能占营业额的六七成

  
  成都零售行业有关人士表示,买卖商品外,围绕便利生活的服务绝对是便利店的生存资本。虽然目前的增值类型还是冰山一角,但谁越舍得投入、谁越尝试得早,谁将来就最容易赚钱。
  
  据了解,零售行业仅有5%左右的利润,超市通过走量来实现盈利,但便利店最终应该开发自己的特色商品和叠加服务。
  
  一项来自台湾便利店的调查数据显示,便利店的增值服务所创造 的 利 润 已 占 其 营 业 额 的60%-70%。
  
  台湾人对便利店的依赖更是到了无法缺少的地步。没有便利店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便利店干洗衣服、代收汽车养路费和罚单,销售各种门票,提供传真、打印、复印和收取邮件等服务处处可见,一些店面甚至还提供自动售药机、ATM机和相片冲印服务。
  
  数据显示,7-11增值业务收入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30%以上。除了提供质量优质的商品外,7-11还在信息系统支撑的基础上,提供了结算金融服务、公共行政代收费用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等多种新型增值服务。
  
  上海罗森,与银行合作设置了ATM机、通过在收银台或是店内墙面上安装液晶屏,滚动播放广告。罗森还在打造电子虚拟平台,用终端自动贩卖飞机票、电影票、迪斯尼乐园票等。
  
  从目前看,成都除了拉卡拉银联智能刷卡终端机,水电煤气代缴费,以及最近试点的快递包裹代存代取等服务,其他的增值服务仍相对较少。
  
  在经历了先前“跑马圈地”后,成都便利店正走向更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WOWO便利负责人汤耀华坦言,便利店之争,不是扩展速度的竞争,也不是价格的竞争,终极竞争只会落到服务上。他将包括提供现磨咖啡、加热盒饭、转账、票务、代收报名、订购、送货上门、互联网相关服务、出售邮票、复印、传真、送取干洗等所有增值服务的模式统称为“第二商店”,他认为,“‘第二商店’里的东西越多,占领市场就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