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者商讨如何破局

时间:2012-11-03 08:24  来源:网络资源

 

☉商报记者 董冰乐 楼凡

前三个季度传统零售业表现低迷,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内多地百货、超市上半年在“负增长”状态中焦虑。我市的4家百货在此背景下也不能幸免陷入业绩低迷的困局。经济低速发展环境生态下,传统零售业可从哪些角度尝试转型,转型的路上,又将如何走出困境?本周一我市零售商业联合会聚集了60多位来自百货业、品牌商等业内人士探讨了如何寻求破局。

现状

销售额骤降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可谓是温州百货历史上最为惨淡的一个长假。记者10月1日当天去了三家百货,发现人流量比往年少了很多。前不久一家百货的营业经理发牢骚说:“我们一楼一个专柜的业绩3万多元,都成了楼层第一,这种情况史无前例。”

我市的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1至9月份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1724.04亿元,同比下降了4.4%,其中零售业9月份为57.97亿元,同比下降了7.6%。而1-9月份零售总额为539.74亿元,同比增长了1.3%,增幅比往年回落不少。

由于百货业经营以珠宝、化妆品、服饰等非生活必需品为主,在零售业普遍业绩惨淡的背景下,百货业更为显著。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限额以上百货业1-9月销售额18.3亿元,同比下降12.4%。

困惑

同质化竞争,促销疲劳,购买力下降

造成百货业目前窘境的原因很多,同质化竞争以及自身经营模式的固化成为业界的共识。今年温州受民间借贷连带影响,市民的购买力下降,特别是奢侈品等高端百货较为明显,据透露,今年我市GUCCI等大牌业绩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从宏观方面来讲,整体经济形势不是很好,购买力也呈现出不足的状态。货品同质化明显,促销形式的单一都成了销售额骤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零售商业联合会会长戴忠武在沙龙上如是说。

“中国百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同质化相当严重。例如,一些国内外品牌,这家店有,另一家也有,各家百货的商品几乎一模一样。”百货人士纷纷表示。

在这一同质化的局面下,近两年随着商业地产的热潮,国内城市的零售物业供应仍在不断加大。而我市原本合适百货业发展的物业就少,在物业紧缺的环境下,物业成本逐渐成倍增长,也迫使我市的人本、世纪联华超市在近两年调整了不少店铺网点。

造成百货业经营困境的原因还有旧有的联营模式以及外来因素即电子商务市场的资源掠夺。

“百货店这几年的利润很薄,而且是越来越薄,这与它的经营模式是有很大关系的。”目前,国内的百货店95%以上都是联营制,其与供应商的合作完全是品牌扣点、利润分成的方式。“采用这一模式,本身利润分成就不高,加上同质化经营,市场大打价格战,百货经营方的利润空间自然就越来越少。”

此外,电商的冲击也是百货销售额锐减的原因之一。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突破8000亿元,达801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服装类以2035亿元的年交易额,稳坐2011年B2C市场头把交椅。这其中定位于中档的百货首当其冲。

对策

看清形势,迎势而定

银泰集团浙中南区总经理魏飚表示,对于未来有很多的不明朗性,至少在目前两三年内,大家要做好“承受各种经营压力”的准备。迎势而定,看清形势。他表示,百货行业现在要逐渐放慢开店的速度,不要再去拼命开店了。目前努力要做的是把品牌和卖场做精、做细、做新、做强。

百货和品牌都可以在精细化服务方面做很多工作。现阶段应该去转变服务模式,该去思考如何让客户进门就体验到服务。要强调的是百货商场最主要的是出售时间,而不是“产品”。如今我们可以看到shopping mall和百货商场都在加强顾客留店时间的工作投入和管理。除此之外就是不断增加对于自有业种的经营,提升自我管理。像今年广百拿了周生生品牌的代理权,百货做品牌的代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比很多代理商有优势,因为百货有大量的人,可以由这批人开拓很多渠道,经营品牌,只要这块做好了,电子商务其实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