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零售业“人多、钱少、别来”?(2)

时间:2012-08-08 08:06  来源:网络资源


  不得不说,就目前中国建筑、房产业来说,项目经理及采购等,仍然有普遍而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这个“薪资”就不得而知了。这和零售业的不少重要岗位相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到处有数据、消息、分析显示,零售业“人多、钱少、别来”舆论渐起。譬如这里的数据,在首都北京,超市业人均年收入3.67万元,百货业5.31万元,若再除去中高管,超市基层员工的收入大概在2.5万元以下了,百货也难超过4万元。综合考量后可知,它是“失真”和容易误导人的。


  另外,你有没有发现?从销售金额看,2011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金额在500亿元以上企业仅6家(相当于零售业,虽然房产赚钱更容易),最高为万科1210亿元,SOHO中国则仅109亿元。中国互联网企业翘楚腾讯公司,也仅285亿元(相当于苏宁、百联等企业的三分之一,虽然互联网的发展效率更高)。


  由此可见,零售业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包括现金流、民生服务、社会就业等。它的规模和网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作为零售人,只要有一定基础,积极上进的人,其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可谓较大“薪资增长潜力”,比如新店发展带来的职能空间,新业务如网络零售项目开展带动的工作空间,同行邀约或跨界转型发展的机会和底气;即使是号称颠覆性创新销售模式的电商业,其中高管和专业买手等,也特别喜欢从传统零售企业挖人。


  零售人是最接地气的,最接近人、商品、契约。这里面就蕴含着广阔的职业成长和财富机会。


  更客观和主观能动的薪情,要和自己比,纵向看过去、未来,与市场同行的相似岗位做比较,多问问自己是否已经做得够好。薪资,应该是一个复合模块,包括很多非金钱的部分,这是长远、可靠的。


  请相信自己和零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