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7-05 08:16 来源:网络资源
多业态组合
突围低利润
根据西方零售业的发展特征,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后,仓储超市、购物中心和精品专卖店等业态开始高速发展。目前,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人均GDP已过1万美元,多业态综合发展的经济条件已经成熟。在超市利润走低的情况下,除了进军百货、购物中心等领域进行突围,超市巨头开始瞄准了市场份额更大的药妆市场。
6月初,联华超市与日本GROWELL集团、每日通贩合资组建的药妆合资企业开出了第一家药妆店“樱工房”。不久,已开出10家药妆店的华润万家也宣称计划在3年内再开500家新店。据分析师介绍,国内药妆的平均利润率可达到20%,是超市的10倍左右。未来中国的药妆市场将扩容至4000亿元,超市进军药妆业的前景相当可观。
国资背景的华润万家一直是打多业态组合拳的高手。目前其旗下除了购物中心及各种形态的超市、便利店和药妆店,华润万家还拥有咖啡馆、保健品店甚至是酒窖,可谓是百花齐放。
除了可以分摊成本、在零售业跑马圈地外,对于企业来说,多业态拓展也可达到“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的效果,一方面在成熟的卖场业态赚足资金;另一方面投资新兴业态,减少成熟业态逐渐走下坡路的风险。
业态拓展
不是万金油
根据大环境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业态拓展是相时而动,但如果硬生生地划分出一个业态试水,将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3年前,沃尔玛试水惠选店,体量比便利店略大,但种类和布点又不及便利店,价格还高于大卖场。在这种情况下,惠选店遭遇了难以盈利的尴尬。3年后,不得不关闭深圳的3家试水店黯然收场。
高端超市在北京的发展也不顺利。虽然凭借高品质、高价位的商品,高端超市的毛利率一般要高于普通超市,但忽视顾客消费体验、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却是国内高端超市的硬伤。记者注意到,即使在节假日,华润万家旗下的Ole’门店也是十分冷清。没有稳定的客流,这对零售业来说无疑是大忌。
这种尴尬迫使企业做出转型的打算。据悉,今年华润万家将对北京的Ole’进行评估,并决定其是否进行转型。从去年开始,华润万家开始发力另一种新业态的超市BLT,尽管业内人士认为,BLT的定位比Ole’要低,这意味着华润万家放弃高端市场。但在华润万家的网站介绍上,BLT却是Ole’的副牌,定位依然是高端超市。其负责人也承认,这两家超市的产品供应链属于同一体系,目前还没有实现差异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