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百货相继关店 传统百货面临转型

时间:2012-06-16 08:19  来源:网络资源

近一段时间,太平洋百货(拓展选址信息)、上海第一百货(拓展选址信息)等知名百货商场相继倒闭,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传统百货业在网络购物的冲击下,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实体书店,百货业的出路在哪里?

  大型百货相继关店

  5月29日,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关门停业,媒体报道称,不久之后那里将被宝马品牌展示店所取代。1993年开业的第一百货淮海店一度是该地段地标性百货公司,上世纪90年代声名鹊起,19年后它却选择了关门。

  而半年前,太平洋百货也宣布,因无法应对上涨的租金,其北京盈科店正式关闭。受用工成本、采购成本、物业租金等因素的困扰,传统零售业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太平洋百货败走京城,也只是当下传统零售企业的一个缩影。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认为,从2003年以来,百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如今,受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影响,百货业正面临转型压力,百货店,这个曾经以满足消费者购物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业态,正在渐行渐远。

  网购冲击传统百货

  “如果我看上某品牌的服装,我会先到百货店里试穿,挑选好颜色、款式之后再上淘宝购买,价格能节省一半。”泉州女生小珊说。小珊的做法,反映出了许多消费者对网购的共同心声,无疑传统百货业遭遇了来自电子商务的强大冲击。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突破8000亿元,达801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服装类以2035亿元的年交易额,稳坐2011年B2C市场头把交椅。

  “逐年递增的网购市场,正不断蚕食着传统百货的份额,百货业业绩下滑较大的品类也正是网络购买上升的品类,比如家电、IT产品、服装,甚至一部分奢侈品。”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对此,多年专注于电子商务的厦门某创意营销传播机构总经理曹芳华说,传统百货在很多方面都是高成本运作,无形中提高了商品的销售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必须为这些中间环节的成本买单,“而网络销售基于网络平台,中间环节成本得到有效压缩,因此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

  而事实上,对传统百货业构成威胁的不仅仅是电子商务,大卖场、专卖店的发展对原有的百货体系也形成了进一步的解构。新华都百货总经理上官常川告诉记者,传统的百货店什么都有,包罗万象,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卖家电的有苏宁、国美,卖体育用品的也有专门的体育用品零售商,另外还有不少的专卖店,这些都使传统百货店的业务不断被分解。”

  业态转型购物中心

  “现在正是百货业转型的时期。”范艳茹认为。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近年来人们对“百货店”的提法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名字“购物中心”。在消费者看来,购物中心更像一个加强版的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更具聚客能力。近年来,我国商业地产蓬勃发展使购物中心大行其道,逐渐替代了传统单体百货店。即使在泉州,许多零售企业在扩张过程中,也更喜欢商业地产,哪怕是小型商业地产。

  “如今,人们更注重生活品质,喜欢休闲放松,购物中心满足了消费者购物、休闲、娱乐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一站式服务。”晋江莱雅百货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每年到了“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晋江SM的人流量都会超过10万人次,可见大型购物休闲中心的魅力。

  泉州市连锁经营协会名誉会长许渊朝说,泉州的中闽百汇、捷龙商业中心、新华都购物广场等,都是综合型的购物中心,“这种多业态融合的购物中心,聚客能力更强,经营业绩也更有保证,实际上,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泉州零售企业在业态转型上,已经走在了别人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