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4-25 08:13 来源:网络资源
传统百货业受购物中心的冲击越来越大,为什么?不仅是体量大的冲击,最根本的在于中国消费者的支出结构在发生变化,即人们的消费由纯物质的领域转到精神文化领域。倘若百货企业再守着“物质”的东西就很难,百货业找到新的增长点必须大量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
2011年,万千百货新开连锁店14家,营业面积超120万平方米,总门店数达到40家,门店规模跻身中国百货业第一阵营;2012年,万千百货将继续跑马圈地,朝开出18家连锁门店的目标奋进。这样的速度持续到2013年,百货新秀“万千”就将完成对国内所有老牌连锁百货规模的超越,成为国内连锁百货业规模数的第一。
4月,在万千百货行将进入发展的第五个年头的时间节点,万千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遥在北京接受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他对于百货业的独到理念。
“买手制”缺规模动力
中国商报:在门店规模数上,万千百货如今是站到了国内连锁百货业的第一梯队中,但业界认为,万千百货的标准化快速扩张会导致品质、效益欠佳?
丁遥:万千百货头四年的发展主要就是解决快速开店,内部搭建管理团队,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和战略标准,标准化复制就成为万千百货的战略选择,所以就会有些声音认为万千是不是太过于标准化,从而导致与各地市场结合不紧密。
但快速规模扩张就是万千百货的战略选择,不标准化就没法快速开店,所以头四年我们没办法差异化。进入到今年之后,无论万千百货开多少家店,在已有40家门店的基础上,万千百货增量超不过存量成为现实。
所以,万千百货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转向“很好的经营”。什么算“很好的经营”?就是要尊重当地市场的特点和特色。百货业跟超市、家电的经营不一样,后两者都算是经营比较标准化的商品,而百货业的主要顾客是女性,感性成分比较大,可以说百货业70%的顾客购买是出于“心情不错”,出于环境不错。百货业的消费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比如南北地域审美各有特色,不同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消费需求。
2012年,万千百货会一家一家门店做定位梳理,找到每家店的品位,形成与本地市场相紧密结合的特色。当然,40家门店不会有40张完全不同的面孔,零售业本质是有很多趋同的内容。所以,万千最终将所有的门店类型归纳为4种定位。
第一类是高端奢华店,第二类是精致生活店,第三类是时尚流行店,第四类是社区生活店,类似于北京万千百货石景山店,服务于社区周边二三十万人口,经营家庭生活需要的商品。
当然,在上述四类定位的基础上,在侧重城市生活方面也会追求更细的差异化表现,甚至同一个类别在不同门店上也会有区别。
中国商报:万千百货具体做了哪些差异化的创新?
丁遥:其实万千百货已开始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万千百货要推出“时尚体验中心”,完成传统百货不是卖产品,而是卖时尚知识的体验革命。目前,我们在河北廊坊万千百货门店内做了一个时尚体验中心的样板间,面积在350~400平方米之间。
第二,万千百货在每个门店每层的橱窗、音乐上都掏了很大的成本,这些都不是立竿见影的投入。为什么这样做?百货业总进行价格竞争是有问题的。女人在逛商场时,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这种感觉是坐在电脑前消费凡客诚品给不了你的。
第三,万千百货寻求解决竞争同质化的问题。提到同质化,商家都很痛苦,但从前几年业内就开始呼吁“买手制”,但没人真干。为什么?
现在没有一家百货店能达到订制的规模。从买手制、订制产品模式来说,单品有着巨额的发货、设计成本,对于新光天地这样的单体百货店而言,本身生意很好,对于买手、订制的需求不强烈,它只需要不断淘汰销售不佳的品牌,选择新的品牌即可;而对于生意不好的百货企业而言,销售量又支撑不了,单体和连锁规模都不够 ,因此“买手”的动力也不够,大家年年喊着买手制变革,但还是很纠结,喊了很多年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百货业必须扶持一些新品牌、新产品,才可能在商品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实际上,在用买手采购的过程中,百货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都在发生变化。不过,买手制也好,订制也好,形成都一定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成本投入,还需要管理供应链,不像如今包括万千百货在内的国内百货企业通常只需要管理场地、客户,干的都只是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最后一环”,因此只会让品牌商愈来愈集中,在整个产业链领域逐渐丧失自身的价值。
因此,在外界看来,万千百货似乎只是快速建店,这只是万千百货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支持万千百货发展的早期动力就是快开店,现在让万千百货发展的动力就在于“更精准的定位”,差异化的定位和服务细节的优化,长远阶段而言则是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渗透打造时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