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模式:移动化电子商务的未来(2)

时间:2012-02-13 08:08  来源:网络资源

  好在就目前而言,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大O2O平台还没有出现,草根创业者面临的机会也是前所未有的。

  至于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庄帅认为,以互联网巨头的体量,很难专注一个小项目,而且大公司内部项目之间会PK,愿不愿意砍断自己的手来扶持一个新兴的业务,在这种项目与业务调整的犹豫选择间,正好为创业企业带来了发展空间。庄帅建议: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应该在产品上走“极简”路线,先低调避开与巨头的竞争,以积累用户和经验。另外,创业企业比巨头反应更快,创新更快,因此不要盲目求全求大,而是先把产品做得越简单越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喜欢的是简单而快捷,专注与创新,而这正是小企业能实现突围的优势所在。

  谁离用户近,谁就能胜出

  访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叶滨

  一年以来,O2O概念受到资本的持续追捧。然而,放眼望去,一个模式看上去有多美好,红海的竞争就有多惨烈。O2O应用类项目正面临着巨头垄断,同质化竞争,线下推广难等多重压力。资本方如何看待O2O项目的现状与未来,本报记者专访了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叶滨。

  《中国经营报》:目前,资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已经逐渐回归理性,您对移动互联网下的O2O发展趋势是如何判断的?

  叶滨:首先,我们看好O2O这个大方向。无论是商家还是用户,都被教育过了。经过团购的洗礼,消费者已经接受了通过线上购买线下服务的模式,商家也知道了互联网带来的用户对他们很有意义。

  比起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做O2O有着很多先天的优势,通过网站找商家肯定不如打开手机,通过地理位置的方式找商家更方便。从使用习惯来说,无线互联网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在这个大方向前提下,投资人关注的是:谁会在这个领域先胜出?O2O项目如何解决商家和用户的现实问题。

  其实,用户和商家是鸡和蛋的关系,没有商家,用户是不会装你的软件的,而没有用户,商家也不会和你合作。以布丁为例,他走了一条比较巧的路,即先通过大商家去做用户量。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一些全国连锁的店,其本身的优惠券可以免费在网上获取,而布丁则把他们的这个应用做到了手机上,从而把用户量做起来了。而有了用户量,再去找不同的商家进行合作,就容易多了。

  《中国经营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O2O项目还是一个好的时机吗?

  叶滨:在接下来24个月里,还会增加2亿~3亿智能手机的用户,这些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目的都不一样,因此这是一个更大的市场。这对于O2O的应用来说,依然是个很大的机会。

  最近,虽然感觉到: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有点淡,但时机到了就会爆发。好的项目还是会被争抢,资本的寒冬主要是C轮投资的寒冬,因此估值过亿美元不是很好拿,但小的投资项目还是会有不错的融资机会的。

  《中国经营报》:无线O2O应用看起来是个门槛不高的行业,你觉得这个领域对创业者的挑战有哪些?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

  叶滨:未来,互联网巨头会纷纷进入,对于创业者而言,主要会跟大众点评、赶集、58同城等公司展开竞争。以布丁目前面临的竞争态势为例,赶集、58同城还没做,优惠券还不是大众点评的重点,但是当未来优惠券的模式走通了,能产生比较良性的现金流时,挑战就会出现了。

  不过,移动互联网的品牌一旦建立起来,就会离用户更近。比如一想到优惠券,就会联想到布丁,这就是建立了一种第一品牌的印象,这样的联想就会让品牌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瞄准用户需求,做成某一需求领域的第一品牌,是创业者成功的关键所在。

  回归用户本质

  “一个泥瓦工日工资300元,一个建筑小工日工资150元。”微博上这样的一条信息,让很多白领汗颜,什么时候蓝领的薪水已经远超白领?是的,市场环境与用工结构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最接近人才的招聘网站却很难发现这一切。

  传统的招聘网络行业,依然停留在只吸引初级职场白领的阶段,产品缺乏大胆创新,服务多年如一日,即使这样,市场份额也没有什么变化,这种行业的状态呈现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停滞。互联网企业发展慢的原因无外乎两个,其一,行业满足的是用户的刚性需求,忽视产品和用户体验;其二,行业大格局已定,缺乏创新动力。

  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和缺乏创新带来的结果已经显现,中高端人才更多倾向于朋友介绍,初入职场的人士渐渐意识到海投简历已经没有效果。公开资料显示,在国内招聘网站三巨头里,只有前程无忧维持盈利状态,智联招聘与中华英才网都长期处于亏损。

  效果是最终目标,创新是以不断试错作为代价的。但现在更多的招聘网站的反馈是,新的模式并没有很好的效果。纵观整个行业,当大的巨头都不愿付出尝试成本的时候,反而给新进入者带来了机会。一览英才、优士网都在借助细分市场和社交模式的优势慢慢积累用户,新模式显然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在产品为王的时代,招聘网站迟迟没有新的产品推出,相比美国职业社交网站的火热,国内更加突出网络招聘的企业方的性价比,而忽视了用户的互动与服务,忽视了C端的用户,本末倒置,这也成为很多大型综合招聘网站的硬伤。

  一个忽视用户的服务型网站如何能吸引用户,没有用户如何吸引企业?现在很多网络招聘公司并没有从网络招聘的本质入手,而唯有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让个人更好地找到工作,让企业更好地招到人才,回归网络招聘的本质,传统网络招聘企业才能健康发展,直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