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店遍地“开花”究竟撬开了谁的腰包?(2)

时间:2011-09-23 08:37  来源:网络资源

  体验店背后的连锁反应

  4月30日三周年店庆前夕,银泰西湖店刚刚完成一轮大规模的楼层、品牌调整,但这几天,店经理张敬宜已经开始在为下一轮的调整做着准备。“下一步调整,我们计划引进更多的体验店,已经有一些品牌在接洽当中。除了比较容易操作、比较常见的数码家电类品牌之外,据我了解一些服装品牌也有开体验店的趋势。”张敬宜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商场里,从地下一楼到五楼,已经开出了包括诺基亚旗舰体验中心、苹果体验中心、创想天地等在内的多家体验店。

  为什么如此青睐体验店?张敬宜的回答很直白:“杭州有武林银泰、杭州大厦、解百,顾客为什么要跑到你西湖店来购物?舒适的体验店就是我们很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在张敬宜看来,过去的百货商场并不是意识不到体验店的吸引力,却迫于条件的限制很难发展,而像西湖店这样体量较大、比较新的商场反而比较容易做。

  “众所周知,做体验店要牺牲面积,会降低坪效(注:坪效是拿来计算商场经营效益的指标,指的是每坪的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成熟的百货坪效往往都非常高,很难让他们为了开体验店去做这样的牺牲。我们则不同,我们面积更大,类MALL的商业模式也决定了我们有条件开出更多的体验店。”张敬宜解释说。

  新晋商场有条件开出更多的体验店,而这些体验店反过来也能更快地带旺新店的人气。

  在调到武林银泰的毛戈平专柜做主管之前,邵芳先后在刚开业的银泰西湖店和庆春店专柜工作过,对于这种带动作用体会尤其深刻。“我们做过统计,顾客在体验过我们的试妆服务后,大约有60%-70%的顾客会最终下单。而在这些体验了全妆服务的顾客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会顺带再去买点服饰做搭配。大概是化完妆更有自信,从而激发了购物欲吧。”邵芳告诉记者,在新开商场专柜工作时,起初客人很少,但绝大部分客人体验后都会成为回头客和他们的固定会员,这部分稳定的客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旺了商场其他一些专柜的销售。

  一位业内人士也分析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体验店很像餐饮一类的辅营业态,具有很强的吸引人气,带旺客流量的作用,这一点对于新商场来说尤为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Shopping Mall等新的商场、购物中心进入杭州市场,杭州的商业竞争正在变得越发激烈,该如何招徕更多的顾客?多开点新鲜好玩的体验店或许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没有打折促销来跑量,却要花更多的钱去装修、做人员培训。

  体验店真的能赚钱吗?

  在苏宁万象城elite精品店开业之时,浙江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郁义龙曾充满信心地表示:“虽然这家门店的面积仅有2000多平方米,但是营业额我们预计将会达到庆春路Expo超级旗舰店的三分之一!”郁义龙所说的这家超级旗舰店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这也就意味着,这家全新体验店的坪效将有望达到传统门店的2倍左右。

  美妙的愿景图,实现起来却并非易事。走进这家苏宁精品店,多少总能感觉到些许百思买曾经的影子:同样宽敞的货架间距,同样漂亮的装修,以及同样舒适的真机体验区。百思买最终败走中国,同样的体验模式,为什么苏宁却能有这样的“雄心”?当记者把这样问题抛给张思亘时,他这样回答:“苏宁拥有国内20多年积累起来的厂商关系以及统购优势,可以依托传统门店的优势,成熟的物流体系也能有效地降低成本。”

  但与此同时,张思亘也承认,同样面积的体验店成本确实要增加很多。“主要体现在基础装修和人员培训上。”以员工培训为例,传统门店的导购通常是厂家自己培训,苏宁基本不承担成本,而精品店的员工全部由苏宁自己来培训,整个培训过程要求每个店员所有品类都能销售,可以让顾客很舒适地享受最专业的全程引导。

  与之相对应,体验店里货品却很难像传统门店那样大批量地出售。“传统门店的销售常常是全套购买,家电组合套装卖得很多,而精品店以单品销售为主。我们不指望像传统店那样跑量,主要还是做一个市场补充,看好中高端人群注重体验和服务的这块市场。”张思亘强调。

  仔细算下来,体验店本身想要像商家预期的那样赚钱,似乎并不容易。或许,就目前的业态组合来看,体验店更适合换个角落来定位它的贡献——为它投入的装修成本、人力成本以及体验本身带来的物资成本,更像一笔广告投入,可以为品牌长远的发展,树立品牌形象打下更好的基础,长远来看,收益颇丰。

  而对于体验营销的投入、产出关系,那些开在网络上的体验店则因为没有了实体店的种种成本压力,反而变得更加诱人。“一般来说,我们对于中小卖家来做试用是持保留态度的,推试用确实也是有成本在的。但对于大卖家来说,这只是研发经营成本中很小一部分,基本上不会形成拖累。更重要的是,通过试用可以获得数千万用户的深度认知,大量用户的申请、留言、讨论、反馈会在商家的店铺里长期保存,从而成为商家品牌和实力的象征,这种口碑效应是几十万广告费也买不来的。”凌花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