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8-26 08:47 来源:未知
尽管销售数字不菲,但网商却不得不面对“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与网商类似,不少传统零售商也纷纷表示,要发力利润颇高的自有品牌领域。但目前除了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外,多数实体零售商还没能在该领域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记者调查发现,线上、线下零售商在觊觎自有品牌的同时,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难言之隐。
网络零售商
难度系数★★★
无渠道费、广告费和进场费等“苛捐杂税”,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利润优势显而易见。但国内网商的自有品牌却迟迟没有规模化发展,暴露了其中的两大难题。
增加运营成本考验资金链
尽管不少网商的成交额很高,但实际流入其口袋的资金量却并不多。事实上,研发自有品牌商品需要不小的资金投入,这对网商的资金链是个考验。
以聚美优品推出的自有品牌化妆刷为例。据该网站CEO陈欧透露,为了上线这款化妆刷,该网站聘请了国外的专业团队进行设计研发、历经半年时间,期间投入大量资金。
由于是首次试水自有品牌,聚美优品方面也承认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未进行大批量生产。但只有通过大批量生产,才能降低单品成本。如果这次尝试的市场反响不错,将会继续推出其他自有品牌商品,比如CC霜等热销商品。
在商业专家看来,一旦为了降低成本,对自有品牌环节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生产,将大大增加网商的运营风险。
销售风险不易把控技术门槛高
以往,网商在销售商品时,大多只是起到平台作用。但当上线自有商品后,其身上的担子则重了很多。其中,就包括商品质量存在的潜在风险,将从品牌商转移到了网商肩上。
据悉,自有品牌多为零售商与生产企业直接合作,如何控制代工企业的商品品质,是零售商必须考虑的问题。网络零售商由于自身知名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大,很难像传统零售巨头那样,和品质更有保障的知名厂商合作。这给网商开发自有品牌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
据业内人士透露,和网商合作的自有品牌生产厂家,大多是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小型工厂。事实上,即便是和大厂家合作的不少知名传统零售商,也曾因自有品牌的质量问题上过相关部门的“黑榜”。网商和中小型工厂合作的风险相对更大。
事实上,不少零售商的自有商品出现问题并非明知故犯,而是因为生产环节的技术门槛过高而受骗。例如,由于缺乏技术人才,生产工厂很可能拿50元一双的鞋冒充百元商品。如果商家没有察觉其中的猫腻,加价销售后势必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对B2C零售企业而言,产品的质量问题本不属于网商的责任范围,而是应由品牌商承担。此前,爱帮团购网等多家企业被消费者投诉售假后,都将责任推到合作商户一边。但当网络零售商开始上线自有品牌后,其就需要承担从品质到销售整个渠道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比如,该款化妆品是否会引起消费者过敏、服装是否会掉色或缩水、食品内是否有违规添加剂等。而且,无论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网络零售商都需要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