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8-06 08:33 来源:网络资源
电子商务日益兴起,逐渐取代传统卖场
私人小公司争抢客源
成都周边各区县电脑城分散客源
本报记者 蒲锐琴
近日,在成都数码城做了三年暑期促销工作的成都某高校大三学生刘丽很是郁闷,她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暑假电脑城生意欠佳,老板为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就没有再额外招聘暑假工,进而导致其意外“失业”了。据刘丽介绍,现在数码城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以往人潮涌动、人们竞相购买的热闹场景也逐渐成为历史。
现场直击
电脑城生意“秋”
消费者看的多买的少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人民南路附近的成都数码城看到,正值暑假旺季销售期,关于暑期的各类宣传广告以及各种优惠促销活动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同时,各大品牌商家也是铆足了劲儿,为招揽生意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记者在偌大的数码城溜达了一圈后发现,来这里凑热闹的人倒是很多,真正下手购买的消费者却屈指可数。“标价那么高啊,6000多,我看网上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机子才不到五千呢。差距这么大,算了,还是看看再说,实在不行就去网上买!”在某国际知名品牌电脑的专柜前,一位年轻女士在看到某款笔记本电脑后不禁发出如是感叹。此情此景让该品牌的促销员刘小姐哭笑不得。刘小姐告诉记者,虽然正值暑假销售旺季,但是不知为何,较之往年的暑假,今年暑假的生意显得特别冷清。“往年这个时候生意好得很,常常忙得脚不沾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得,今年却闲得慌,一天卖不到两台机子,太着急了!”
在与数码城相距不远的IT卖场百脑汇,记者也亲眼目睹了类似冷清的场景。不少品牌电子产品的商家纷纷向记者抱怨,今年的生意不好做,根本赚不到什么钱,但是铺面租金、人力成本却直线上涨。“满以为暑假来了,生意会好些,没想到还是不容乐观,人倒是比平常多,但是买的人比以前少多了,竞争大,利润薄,也赚不到啥子钱,恼火!”不少商家连连向记者诉苦。大部分人均表示,目前生意不如从前,他们也切实感受到电脑城的生意在走下坡路。
追根溯源
竞争日趋激烈
电脑城遭受巨大冲击
“电子商务的日益兴起,逐渐取代传统卖场,IT卖场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一位在成都数码城工作了近六年的装机员甑先生如是告诉记者。
一位独自经营电脑商铺的个体户蔡老板也告诉记者,自1996年的百脑汇到2004年开业的数码城,迄今为止,他投身IT行业已近15个年头,但最近两年,他感觉IT行业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以前大家听我说是做"电脑"生意的,都羡慕得很。现在不行了,同行多了,竞争激烈了,看到卖得多,其实利润低,一台电脑就几十百把块钱的赚头。加之网上商务平台的兴起,客源量正逐渐减少。按照传统,暑假理应是旺季,可现在却"旺季不旺",越来越恼火!”
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品牌电脑公司业务不如从前,这和一些私人小公司争抢客源有一定关系。另外,成都周边的各区县电脑城的兴起,也分散了很多区县客源。“由于电脑的大规模普及,现在"串串"也厉害,你看现在电脑城门口有很多"串串"拉客源,抢生意,然后以介绍客源为名从他们那里收取中介费,在抢走生意的同时也搅乱市场秩序。”从事电脑组装、回收与维修的个体户张先生对此也深有同感。
专家声音
适应市场化需求
及时创新转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了应对冲击,商户们也想出来了不少应对方式。比如,加强内部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传统实体店也相继在网上开店作为辅助。
西南财经大学国贸系的吴教授则对商户提高服务质量应对冲击表示了赞同。他指出,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要讲求诚信。“客户购物最在意的是品质的保证,如果商家的诚信度高,客户购物时更有安全感,比如电脑城在明码标价这块就应该加强监管,力争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同时,吴教授还建议,在经营模式上,电脑城应该适应市场需要,逐渐向“商场化”进行转型,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统一收银,而不是像集市一样进行经营。同时,电脑城管理者要立足更高更新的角度,对商户进行市场指导,帮他们及时作出结构调整,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对于电子商务的冲击,实体店也不用担心,可以借鉴网络营销的模式,走网络与实体相结合的模式,在售前引导和售后服务上多下功夫,更在乎消费者的现场体验,完全有可能扭转局面。”